重訪台北之晨
臺灣聲響實驗室2019/11/21-2019/11/30
結合聲景採集、配樂、擬音及沉浸式聲音技術(Ambisonics)的影音製作,重新詮釋1964年白景瑞拍攝、未能完成配音/配樂的無聲紀錄片《台北之晨》。
CREATORS 張永達植入的音景工作坊
i-Center服務中心 2F2019/10/19(六)13:30-18:30
「植入的音景工作坊」邀請參與者透過微感測裝置,將偵測到的生物數據轉換為實驗聲響。參與者、數據與電腦程式三者形成共同創作的關係,進行偶然性音樂(Aleatoric Music)的實驗。
2019 CREATORS國際交流計畫─龐畢度IRCAM心得分享會
CREATORS空間 102共享吧2019/08/20(二)17:00-19:00
本次分享會將邀請六位創作者,就其作曲、電聲、聲音設計及工程,與新媒體藝術等專業觀點出發,和大家分享本次赴法交流心得。
噪集2019──無主之島
中正堂展演空間2019/08/28(三)19:30、2019/08/29(四) 19:30
來自東亞的實驗音樂團體FEN,將與一群臺灣聲音藝術家進行為期兩個晚上、不同陣容的即興音樂演出,並加入臺灣擬音大師胡定一、南管演奏者黃俊利等。
CREATORS 噪流A/V 衝刺班 – 音像影響 —— 從「98 E.M.P 電子音樂實習」談起
CREATORS空間 R102 2019/1/26 15:00-18:00
講座將以 「98 E.M.P 電子音樂實習」 作為開端,並談到2000年之後至今,臺灣重要的聲音展演活動發展。本次講座,除了梳理臺灣近20年的實驗影像聲音藝術發展脈絡,也將討論到未來的計畫以及新的可能性。
CREATORS 回聲像「Back to the Cave」未來寓言
2019/01/26(六)~1/27(日)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我們在C-lab成立了新團隊Vedic Formula,從現場電影為創作出發,共同參與了「回聲像」計畫期間的論壇,總結所有共同研究的內容,「Back to the Cave」將以放映與音像實驗創作演出,呈現此階段的研究成果,為動態影像的未來留下伏筆。
CREATORS EBB VOL.4 Audiovisualizer in da 空總
2019/02/02 14:00-20:00
【Eye.BonBon】不定期發生的視覺派對,試圖打破派對中聽覺與視覺的主從性,以大量裹著糖衣的視覺餵食,派對中總是瀰漫著一股 #鏘味。
CREATORS Meetup w/ Audiovisualizer 三維梵現的音序Code of Trikāya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營運中心共學教室2018/12/29(六)14:00
點雲(point cloud)是指透過3D掃描器所取得之資料型式。 掃描空間資料以點的型式記錄,每一個點包含有三維座標,透過此數據集,凝寫了當下此幀的時空間。在這場實況演出中,編程員會將己身的身體即時上傳至由藝術家黃偉軒截取於當地、他時、或是連續過往影像紀錄中的點雲數據時空中,同時將觀看者的資訊與話語透過社群API串連至虛擬表演場域。自體、觀者、他力,與空氣中的粒子同和聲序。
CREATORS噪流實習vol.1Fluid Noise in Practice vol.1
聯合餐廳展演空間ART SPACE I 1F2018/12/8(六)19:00-22:00
噪流進駐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後,透過一系列的工作坊以及講座等形式,積極 培養新一代的音像創作者,本次演出這群年輕的演出者將帶來全新的Live A/V Set, 噪流也特別邀請曾在「噪流零貳F.Noise02」演出的藝術家張晏慈 CHANG Yan-Tzu, 以及現任噪流負責人葉廷皓擔任演出嘉賓。
CREATORS開放的譯譜室
CREATORS SPACE 207室2018/12/8, 12/15, 12/22 週六10:00-14:00;2018/12/9, 12/16, 12/23 週日14:00-18:00
「譜」需要的或許不只是閱讀而更需要解/轉譯,而就在解/轉譯間,我們發現「譜」有許多彼此各異的認識預設在背後。「譯譜室」邀請各位一起閱讀、解/轉譯、考察各類的「譜」,從樂譜到脈搏記寫圖、從地圖到舞譜。
時間另類指南 The Alternative Guide of Time
2018/09/01 - 2018/10/07
展覽以「時間另類指南」為名,疊合不同時空的歷史星叢,橫跨現實與虛構,以跨領域的文化生產,帶領觀者重訪這塊場域從日治時期的總督府工業研究所,到戰後的空軍總司令部的脈絡。
C-LAB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
201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