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觀察團」是CREATORS創作/研發支持計畫的重要項目之一,除針對CREATORS 的創作計畫進行評論書寫,也在過程中對於當代藝術創作或實驗創新的可能性進行討論,試圖從另翼角度理解創作者的思考及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困境。隨著創作計畫啟動,觀察員們也陸續與團隊見面,透過他們的視角,為創作計畫留下珍貴的文字紀錄。2020年度觀察團成員包括召集人林怡秀、諮詢顧問王聖閎、觀察員王順德、謝鎮逸、沈克諭、王瑀、馮馨、蔡喻安、羅倩。
年度觀察團召集人|林怡秀
曾任影評書寫、藝術雜誌編輯及自由撰稿人,主要關注於電影、藝術、影像美學方面相關研究。
⋯⋯⋯⋯⋯⋯⋯⋯⋯⋯⋯⋯⋯⋯⋯⋯⋯⋯⋯⋯⋯⋯⋯⋯⋯⋯⋯⋯⋯⋯⋯⋯⋯⋯⋯⋯⋯⋯⋯⋯⋯⋯⋯⋯⋯⋯⋯
年度觀察團諮詢顧問|王聖閎
藝評人,文章散見於《典藏.今藝術》、《藝術家》、《現代美術》等藝術雜誌,以及台新獎ARTalks網站。主要關注臺灣當代錄像、身體及行為表演,同時也擴及機制批判、社群藝術,以及藝術勞動與生產關係等議題。現為自由撰稿人。
⋯⋯⋯⋯⋯⋯⋯⋯⋯⋯⋯⋯⋯⋯⋯⋯⋯⋯⋯⋯⋯⋯⋯⋯⋯⋯⋯⋯⋯⋯⋯⋯⋯⋯⋯⋯⋯⋯⋯⋯⋯⋯⋯⋯⋯⋯⋯
年度觀察員|王順德
生物與人文地理學背景,關注氣候變遷、街區發展保存及公民參與。下班看展紓壓,誤打誤撞與C-LAB相會。
觀察報告
我的專業被你拿去跨界?來自生科人的文化實驗觀察報告 (文|王順德)
⋯⋯⋯⋯⋯⋯⋯⋯⋯⋯⋯⋯⋯⋯⋯⋯⋯⋯⋯⋯⋯⋯⋯⋯⋯⋯⋯⋯⋯⋯⋯⋯⋯⋯⋯⋯⋯⋯⋯⋯⋯⋯⋯⋯⋯⋯⋯
年度觀察員|謝鎮逸
在臺馬來西亞人,當代藝術、表演藝術、電影評論人與研究者,關注跨領域論述的分離與接合。現為IATC國際劇評人協會(臺灣分會)理事,《Artism Online》臺灣區主編。2019年「焦慮的年代:馬來西亞影展在臺灣」共同策展人。曾任「表演藝術評論台」駐站評論人、牯嶺街小劇場年度節目觀察委員、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REATORS創作/研發支持計畫」委託年度觀察員、金馬影展第八屆亞洲電影觀察團成員。
觀察報告
2020 CREATORS「江之翠劇場」與「她的實驗室空間集」的觀察報告 (文|謝鎮逸)
⋯⋯⋯⋯⋯⋯⋯⋯⋯⋯⋯⋯⋯⋯⋯⋯⋯⋯⋯⋯⋯⋯⋯⋯⋯⋯⋯⋯⋯⋯⋯⋯⋯⋯⋯⋯⋯⋯⋯⋯⋯⋯⋯⋯⋯⋯⋯
年度觀察員|沈克諭
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博士班就讀中,近期關注臺灣當代藝術中的田野。
觀察報告
不在此時:時差的潛勢 (文|沈克諭)
⋯⋯⋯⋯⋯⋯⋯⋯⋯⋯⋯⋯⋯⋯⋯⋯⋯⋯⋯⋯⋯⋯⋯⋯⋯⋯⋯⋯⋯⋯⋯⋯⋯⋯⋯⋯⋯⋯⋯⋯⋯⋯⋯⋯⋯⋯⋯
年度觀察員|王瑀
不願離開南部的彰化人,目前以文字工作為主要收入,與當代藝術努力保持關係。書寫地域以臺灣南部為重心,關注非官方藝文展演空間。思考「地方」相關之創作展覽,當藝術家將個人記憶、經驗作為某種創作材料時,分析創作路徑,及其創作與城市歷史、文化間認同生產之關係。
觀察報告
臺灣藝術創作計畫,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有雞就一定有蛋嗎? (文|王瑀)
⋯⋯⋯⋯⋯⋯⋯⋯⋯⋯⋯⋯⋯⋯⋯⋯⋯⋯⋯⋯⋯⋯⋯⋯⋯⋯⋯⋯⋯⋯⋯⋯⋯⋯⋯⋯⋯⋯⋯⋯⋯⋯⋯⋯⋯⋯⋯
年度觀察員|馮馨
曾任2013「混種現場」策劃人,2011-2013「失聲祭」專案經理,2016-2019耿畫廊/TKG+展覽企劃。近年策展「歷史變體」、「2018牛俊強個展」、「動態圖層」和「線下真實」等。《台灣當代藝術策展二十年》(2015,典藏藝術家庭出版)共同作者與編輯。
觀察報告
聲音場景的取樣、錄製與再建置 (文|馮馨)
⋯⋯⋯⋯⋯⋯⋯⋯⋯⋯⋯⋯⋯⋯⋯⋯⋯⋯⋯⋯⋯⋯⋯⋯⋯⋯⋯⋯⋯⋯⋯⋯⋯⋯⋯⋯⋯⋯⋯⋯⋯⋯⋯⋯⋯⋯⋯
年度觀察員|蔡喻安
歷史系畢業,現為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秘書。不知不覺已經在轉型正義這個議題待了八個年頭,甚至在共生音樂節待了七年。人生所在的地理位置從嘉義海邊的小鎮,到臺南那所有巧克力卡啦雞的學校,再到雨不停的臺北,每年冬天都想包袱款款滾回南部。
觀察報告
走向民眾生活的藝術創作 (文|蔡喻安)
⋯⋯⋯⋯⋯⋯⋯⋯⋯⋯⋯⋯⋯⋯⋯⋯⋯⋯⋯⋯⋯⋯⋯⋯⋯⋯⋯⋯⋯⋯⋯⋯⋯⋯⋯⋯⋯⋯⋯⋯⋯⋯⋯⋯⋯⋯⋯
年度觀察員|羅倩
藝評、編輯。研究關注當代影像、空間、表演、移動與身體感知議題。國際劇評人協會臺灣分會會員。
觀察報告
施懿珊的資訊(意識)戰與黃鼎云的預言(治理)術 (文|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