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20 15:00-17:00(本呈現不超過70min,歡迎加入其後討論)
參加方式 :採免費預約入場(*已預約額滿)
- 為維持這次Lecture Performance能有適宜的觀賞空間,現場將不設座席。開放參與人數亦有名額限制,每份表單最多將保留二位預約名額。
- 同時請確認收到回覆信件才算完成訂位,因若額滿我們將不再開放預約。
「譯譜者」是音樂人、藝術家謝杰廷、鍾玉鳳、黃思農從表演藝術的「譜記」這件事開始,研究人對於時間、空間與身體的各種記寫,三人在經歷三個月的Clab的研究型的駐村創作之後,即將於1月20日以Lecture Performance的形式作階段性的發表呈現。
究竟「譜」之於「表演」的關係為何?從西方醫生Samuel Hafenreffer利用「音符」來「記寫」脈搏,到當代作曲家John Cage的《龍安寺》記錄著京都廟宇石頭的起伏,從金庸小說裏令狐沖的古琴譜被誤認為武功祕笈,到Cornelius Cardew則將孔子與左翼思想結合在作曲之中,從拉邦舞譜如何以希臘的20面體來規範舞者運動的方位,到北斗七星與道士禱神儀禮「禹步」的關係,「譜」在我們面前展開的,是上達天文、下達地理,一個永遠難以窮盡的,關於人如何認識世界的方式。
這次「譯譜者」Lecture Performance的階段性發表,除了三人演說並以各自的樂器手風琴、琵琶與二胡,做各種圖像的演繹之外,亦邀請舞者鄭傑文擔綱客席演出,他將從自己作為一個舞者對身體表現的思考出發,試著去轉化各種「音樂記寫」裏「力」的流動與空間變異。我們將在這次呈現試著以講談、音樂演奏和舞蹈,演/譯這些「空留紙上聲」的痕跡——「譜」如何在歷史的灰燼之中——向我們閃現著「過去」知識的碎片,又如何連結著這些作曲者與記譜者曾經想像的,可能的「未來」。
譯譜者藝術家
謝杰廷|
台灣舞蹈音樂研究者,音樂家、藝術家。曾於台北《流浪之歌音樂節》演出,曾與音樂家鍾玉鳳、黃思農、大竹研、早川徹合作。曾擔任《日曜日式散步者》紀錄片音樂顧問,《月照無眠詩聲誌》音樂創作、《詩剝裂》音樂、舞蹈、詩與空間展演計畫之策劃人與音樂創作,近年關注聲音、詩文、圖像與空間的轉譯。其創作曾於台北市立美術館、柏林Galerie im Turm展出。近年於德國從事音樂舞蹈研究,其研究興趣涉及從現象學與文化技術觀點探察音樂與舞蹈的身體感、力動、記譜等,其書寫散見《劇場閱讀》、《表演藝術雜誌》等。其論文曾經於國際音樂學會(IMS)、國際傳統音樂學會(ICTM)、舞蹈研究學會與舞蹈歷史研究學會(CORD+SDHS)、德國舞蹈研究學會(GTF)等學術研討會發表。
鍾玉鳳|
台灣琵琶演奏家,曾獲金曲獎、金音獎。早期在「忘樂小集」擔任獨奏,進行中國音樂跨領域的計劃,曾至美國紐約Lincoln Center、民謠重要機構Smithsonian Institute演出,而後以獨立音樂家身份進行創作,受邀德國最大的TFF Rudolstadt進行魯特琴特別企劃演出。曾與印尼、巴勒斯坦、埃及、印度、菲律賓、瑞典、美國、德國等獨立唱作人、電影配樂者、傳統民謠樂團合作。數十年來在跨文化的計劃中接收異質、豐富構成,將琵琶從傳統獨奏的角色融入當代的音場,努力在類型的束限裡淬煉新的語境,近期發行的專輯「擺」為個人跨界十年的集成作品。
黃思農|
劇場、當代藝術、聲響與音樂的跨域創作者,歷年在各大小劇團、藝術節、展覽擔任過劇場編導、藝術家、策展人、作曲、樂手和聲響設計。20歲時創立再拒劇團,並擔任團長至今。其編導及音樂演出,以環境劇場、聲響劇場、跨域與多媒體劇為主,演出足跡遍及於台北、東京、廣島、柏林、斯爾伯克、伊斯坦堡、伊茲米爾、北海道……等多個城市。
客席舞者
鄭傑文|
出身於紅樓詩社,台大外文系、戲劇所畢業。參與無垢舞蹈劇場國內外演出《醮》、《花神祭》、《觀》、《潮》、《觸身・實境》、《緩行中的漫舞》。公視《文學Face&Book・斷代》編舞,現代詩劇場《今天的雲》導演,崑劇《生生誓誓長生殿》形體指導。習崑曲多年,曾演出〈驚夢〉、〈琴挑〉、〈秋江〉、〈亭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