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 videoTitle $}

創作/研發支持
另一種編舞的可能:從一個世代的姿態群像開始

從近幾年對自己的反覆提問開始。

動作的發生與擴展還有什麼可能?身體在每一個動作背後的真實意圖是什麼?身體不僅僅是美學展現的載體,它同時承載著一個時代的集體意識與潛意識,反映著社會與個體。那麼身體的動作與生活、生命的關聯性、情感與肢體的內外在連結,它們如何互通有無,並組構成一張回應生活的網?

於是興起了回到日常生活中去重新探索的想法。

如果說人的「動作」和「姿態」無論是物理的還是心理的,往往是對當下社會情境的一種回應,那麼日常生活中的我們的身體是什麼模樣?為什麼這樣站?為什麼這樣坐?為什麼這樣行走?為什麼選擇這樣下巴、肩膀與胸口的角度?從身體在日常中的各式姿態出發,再次檢視這些習慣性的選擇,它們究竟是如何被形塑的?而在整理的過程中,是否有機會探索出運用與重構它們的方法?而在這樣的重組後,是否能夠揭示出這些選擇背後,隱藏的更深層的精神或意涵?

計畫從日常的身體動作中出發,細膩觀察與蒐集身體的姿態與細節,並進行回訪與再製,嘗試探索出一種契合當代社會與情感狀態的舞蹈語言。這個過程不僅是對身體語言的整理與重構,也努力與當代社會現象與文化發生再一次深刻對話。

 

攝影師|林俞歡

CREATORS

攝影師|林俞歡

田孝慈

田孝慈|臺灣臺南。現居臺北,近年專注於觀察時代、歷史、文化與環境所形塑並建立於人之上的情感,以及其透過身體表述之形式。將編創視為一把鑿子,經常透過創作挖鑿身體蓄積的情緒能量,觀察生命中恐懼與慾望的同時,也尋找生命出口的各種樣態。2008 年起於臺北藝術節、C-LAB聲響藝術節、兩廳院舞蹈秋天微舞作、嘉義新舞風、I-DANCE國際愛跳舞即興節、國藝會新人新視野、周先生下一個編舞計畫、世紀當代舞團驅動城市、嘉義草草戲劇節與美國舞蹈節等平台發表個人創作。近年跨足與不同領域藝術家的合作,包含視覺、服裝、音樂、新媒體、行為藝術等展演合作及國際交流活動,並擔任多齣戲劇作品之表演者與肢體動作設計。

主要編創作品:《步入修羅場》、《SUPER》(與林祐如共創)、《R》(與林祐如共創)、《一些事情的切片 與人相關》、《清醒夢》、《在那些消逝的時間裡》、《Re: 在那些消逝的時間裡》、《洞》、《她們在眼睛角落挖了一個洞》、《  》、《旅人》、《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