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 videoTitle $}

講談
焱山之城|展覽講座(三)多維的知識:「地理藝術」的實踐、對話與反思

▓ 講座簡介 ▓

「地理藝術」(geo-art)具有一種將感知條件與知識地方化(provincializing)的創作意識,尤其因火山而生的創作,讓「作為物質實體的火山」與「關於火山的知識」,某種程度上相互鑲嵌成這項藝術實踐的必要部分。

本次的講座,則試圖將展演視為一項「研究型創作」得以進行返身性思考的場域,從經驗、視角、路徑與異質知識的實踐,勾勒「地理藝術」與身體、田野和研究之間的關聯;

另一方面,則會觸及「研究型創作」當中蘊含的認知政治與邊界工作性質,及其在展示上的挑戰與界限,一同談論此項計畫的過去與未來。

 

 

與談者|高俊宏(藝術家)、王聖閎(藝評人)、引爆火山工程(藝術家)

時    間|3月09日(日)14:00—16:30

地    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共享吧

報    名|ACCUPASS  https://www.accupass.com/go/20250309

 

 

▓ 講者簡介 ▓

高俊宏

現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創作媒介以計畫性創作、身體、錄像、非虛構書寫為主。作品長期關注歷史、空間、生命政治、新自由主義、東亞、原民等議題。1995年起舉辦多次國內外個展、聯展與參與雙年展,並於香港、法國、英國、綠島等地進行駐村創作;作品曾入選與獲得數屆台新藝術獎。撰有《Bubble Love》、《家計畫》、《公路計畫》、《群島藝術三面鏡》、《拉流斗霸:尋找大豹社事件隘勇線與餘族》等書,獲2016年金鼎獎年度最佳圖書獎、2021年Openbook好書獎等。

王聖閎

現為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曾任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2017, 2018, 2021)。主要研究興趣包括當代錄像、行為表演及身體性創作;關注當代加速度政治下的生命政治課題,聚焦於科層機器對身體行動和耗費模式之影響,並且在此基礎之上,持續反思在地藝術理論的生產與擴延。文章散見於《典藏今藝術》、《藝術家》、《現代美術》,以及台新藝術獎「ARTalks」網站。

引爆火山工程

由梁廷毓、許博彥、盧均展、盧冠宏在2016年組成。他們自2018年開始以「焱山計畫」進行一系列對火山口的環境介入與行動研究,2019年起發展「負地理學」(Neg-geography)概念,透過北臺灣大屯火山群及外海的火山群島、族群與歷史敘事,從科學/非科學之間的知識生產與社會展演形式,探觸一種地理藝術(geo-art)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