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至 2021 年間,臺灣爆發令人震驚的「小玉事件」。網紅小玉利用深偽技術,將超過一百名女明星、政治人物及網紅的臉部合成至 AV 女優的色情影片中,並透過 Telegram 進行商業化傳播。「深偽色情片」(Deepfake Porn)的高觀看次數凸顯出這種現象作為數位性(別)暴力的嚴重性,其影響範圍日益擴大,但法律規範卻尚未跟進。
本次論壇將從歷史、紀實與藝術的角度,探討「深偽色情」帶來的科技倫理困境及藝術擾動的可能性。芬蘭媒體研究者蘇珊娜·帕索寧(Susanna Paasonen) 將分享「換臉技術」在色情影片中的歷史脈絡;英國導演蘇菲・康普頓(Sophie Compton) 將介紹她拍攝紀錄片《Another Body》 的經驗,該片聚焦一名校園深偽色情受害者的真實故事,同時她也會分享深偽色情傷害圖景研究;荷蘭藝術家洛特・路易絲・德雍 (Lotte Louise de Jong) 為數位藝術作品《Toyboi》 的創作團隊成員之一,將探討陽剛與父權社會中,未經當事人同意的深偽裸體平台資料庫中的性別偏見,以及如何通過藝術創作來挑戰與反轉這些偏見的可能性。
時間:2025/03/06 (四) 20:00-22:00
地點:線上報名後,寄送視訊連結
※本講座為全英文講述
※本活動為C-LAB 當代藝術實驗平台「文化前線」系列活動
「文化前線」為C-LAB當代藝術實驗平台所推出的系列活動,旨在推動並鼓勵藝術創作面向人文關懷與探索議題,為當代文化現象帶來具批判性的檢視。除自主企劃相關講座與放映活動,也嘗試結合外部展覽共同合作。期待在既有的當代藝術與文化實驗方法之下,創造展覽機制之外的對話平台,擴充文化實驗的觸角與能量。
講題及講者介紹
- 蘇珊娜・帕索寧( Susanna Paasonen)|真的、假的、(不)想要
蘇珊娜·帕索寧( Susanna Paasonen)是芬蘭圖爾庫大學媒體研究教授。她對性、網路媒體和情狀(affect)的研究很感興趣,她是「資料導向文化中的親密關係」研究聯盟(2019-2025) 的首席研究員,並著有 《Carnal Resonance: Affect and Online Pornography》(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2011 年)、《Many Splendored Things: Thinking Sex and Play》(Goldsmiths Press 2018)、《NSFW: Sex, Humor and Risk in Social Media》(與 Kylie Jarrett 和 Ben Light 合著,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 2019 年版)、《Objectification: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ex and Sexism》(與 Feona Attwood、Alan McKee、John Mercer 和 Clarissa Smith 合著,Routledge 2020)和《Yul Brynner:Exoticism, Cosmopolitanism and Screen Masculinity》(愛丁堡大學出版社,2023 年)。Susanna 是《新媒體與社會》、《社群媒體與社會》、《性》、《色情研究》和《國際文化研究期刊》等雜誌的編委,並剛與 Jenny Sundén 和 Katrin Tiidenberg 為 MITP 完成一本關於性社交媒體平台的書。
2. 蘇菲・康普頓(Sophie Compton)|《另一個身體》與深偽傷害圖景
蘇菲·康普頓(Sophie Compton )是一位曾獲艾美獎提名的紀錄片導演/製片人,她講述婦女的不公義與癒傷故事。搭配每部電影,她創造具有實質社會影響力的計畫,以確保故事能推動真正的文化變革。她是 Doc NYC 40 under 40 的榮譽得主,也是 Sundance Catalyst 的研究員,她的作品獲得 Impact Partners、Hot Docs、IDA、BFI Doc Society 的支持。她的首部劇情片《ANOTHER BODY》講述一個學生在網上發現自己是深偽技術的受害者後,尋求正義的故事。該片在 SXSW 首映並榮獲評審團特別獎,之後屢獲殊榮,並在全球影院上映,並由 Utopia、Modern Films、BBC、Arte、CBC 等播放。與此同時,My Image My Choice 這項影響力計畫擴大了倖存者的聲音,激發了一場運動,從演員 Sophia Bush 到 Youtuber Gibi ASMR 以及數以百計的民間人士,都對深偽技術的傷害發表意見。她與白宮、世界經濟論壇、英國國會等合作,這些證詞促成了國際媒體的大篇幅報導,以及新的立法和政策。她的第二部電影《HOLLOWAY》在倫敦電影節首映,贏得了最佳紀錄片觀眾獎。該片將於六月上映。
3. 洛特・路易絲・德雍(Lotte Louise de Jong)|《Toyboi》:藝術如何擾動AI偏見與未經同意的裸像生成
洛特・路易絲・德雍(Lotte Louise de Jong)是來自荷蘭的藝術家,現居鹿特丹。她的作品以研究為基礎,從實體、數位與線上裝置,到更傳統的敘事形式。Lotte 研究的主要主題是身分、經濟與關於性的議題。更具體地說,她的創作探討的是我們作為一個社會,如何透過數位世界等媒介空間來看待和塑造我們的身分和親密關係。她將自己的創作視為一個自由的空間;一個讓倫理讓位給細微差別、幽默和同理心的地方。在她的作品中,她探究了我們看待網路(性)文化的方式,以及我們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同時也批判了在網路親密關係領域內外造成不平等的社會、文化和經濟結構。作品《ToyBoi》 在傳統上描繪裸體女性的小玩意如打火機、日曆、變色馬克杯上展示男性因為AI偏見造成的失敗裸體成像,以創造關於男性凝視和性別暴力的對話。此作品與黃祥昀、Claudia Oliveira、Gema FB Martín、Lotte Louise de Jong 合作,並曾在林茲電子藝術節、比利時Kikk藝術節和荷蘭媒體文化中心IMPAKT 展出。
策劃主持
黃祥昀
哲學與社會學背景的策展人與創作者,策劃臺北數位藝術節「真相碎片」、 荷蘭IMPAKT藝術節「我們的條款,我們的細則」、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公眾活動與共域之四「www.反轉資料庫.commons」。作品常以自身的詩作為劇本製作舞蹈電影,探索身體的脆弱性、情愛關係、性(別)暴力與時間哲學,2022年獲得蒙德里安基金會新藝術家獎助,曾於林茲電子藝術節、荷蘭舞蹈電影節等地展出。
▶ 活動前將寄發提醒通知及線上會議連結,因 C-LAB 信件易被 Gmail 判定為垃圾郵件,若未收到請查看垃圾信箱。
▶ 主辦單位保有調整與變更活動之權利。
主辦單位|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執行單位|C-LAB 當代藝術實驗平台
「文化前線」為C-LAB當代藝術實驗平台所推出的系列活動,旨在推動並鼓勵藝術創作面向人文關懷與探索議題,為當代文化現象帶來具批判性的檢視。除自主企劃相關講座與放映活動,也嘗試結合外部展覽共同合作。期待在既有的當代藝術與文化實驗方法之下,創造展覽機制之外的對話平台,擴充文化實驗的觸角與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