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 videoTitle $}

表演
FUTURE VISION LAB@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備受歡迎的「FUTURE VISION LAB」實驗展演計畫即將於年底現身花蓮!繼2022年初參與「台灣燈會在高雄」後,「FUTURE VISION LAB」再次出任務,首次前進東臺灣,於12月24日至明年3月5日在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與大家跨年相見。

C-LAB科技媒體實驗平台自2020年推出「FUTURE VISION LAB」計畫,打造超高解析度的沉浸式影音體驗空間「DOME」,運用校正、融接、對位、播放控制與影像前置等多項複雜技術,投映出無接縫的球形曲面影像,內部並以鏡面地板的反射成像,打造一體化的球體空間,營造具「裸眼VR」的沉浸觀感,引領觀眾對於「未來視覺」的前衛想像。

文化部近年積極開拓花蓮文創園區的多元營運,委託C-LAB的營運單位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進駐管理花創園區,「FUTURE VISION LAB @ 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是C-LAB首度將當代藝術與科技跨界的展演引進花創,同時也是DOME首次室內展演,試圖將極具現代感的穹頂構築安置在花創的歷史建物中,創造現代與歷史共存的展演風格。

「FUTURE VISION LAB」於臺北、高雄展演皆獲得熱烈響應,本次移地至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將呈現12件作品、2場現場展演活動,其中包含3件作品首次於「FUTURE VISION LAB」展映,邀請你進場體驗全沉浸影音感受。

時間:2022.12.24(六)-2023.3.5(日)
地點: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第十棟半製品倉庫

 

|開放時間
每週五、六、日,例假日與農曆春節(除夕休館),14:00-17:30

|入場方式

【播映作品】
▶ 播映作品場次採現場排隊依序入場,人數額滿為止。
▶ 每場次人數上限為50人,若額滿請等候下一場次。
▶ 入場時若排隊人員不在現場即視同放棄,需重新排隊依序等候入場。

【現場展演】
2023/2/10-2/12 移動故事屋《神奇動物研究所》
2023/2/25-2/26 《未來視覺派對》
▶ 上述現場展演活動報名連結:名額有限,線上報名請點我

|節目場次
本次節目播映分為A、B、C共三組,每開放日擇一組播映。
▶ 每組節目規劃之各播映場次,皆需要依照前述入場方式進場。
▶ 每場次結束後所有觀眾皆需離場;若欲觀賞下一場次之作品需重新現場排隊依序入場,額滿為止。

節目套組介紹

場次表

 

|注意事項
▶ 演出內容有部分包含強烈閃光,敬請斟酌入場。
▶ 因活動場地為鏡面地板,建議請穿著「褲裝」進場觀賞。
▶ 因場內空間有限,禁止鋪設野餐墊、椅子;若有其他需求,請洽詢前台工作人員協助。
▶ 播映過程可拍照、即時動態拍攝,但禁止使用閃光燈。
▶ 防疫期間觀賞演出,請全程配載口罩。
▶ 主辦單位保有調整與變更活動之權利。

 

播映作品簡介

◉ 莉娜・荷索《最後耳語》◉(首映)

《最後耳語》是一部關於語言滅亡的實驗、沉浸式影音作品。目前,每兩週就有一種語言從這個世界上消失,語言的多樣性——指稱人類得以了解自己的語言形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甚至比某些物種滅絕還要快的速度消失中。在地球上現今存在的7,000多種語言,目前僅有30種語言為全球大多數人口所使用。科學家預測,到本世紀末之時,地球上將有半數的語言滅亡,而有一些預測則表示消失的速度可能會再快得更多。為了提高全球人們對這個問題的意識,聯合國和教科雯組織宣布2022至2032年將開啟「國際原民語言十年全球行動計畫」。

藝術家莉娜・荷索的作品-《最後耳語》,是一個關於語言大滅亡的作品。於定義上,這樣的滅亡過程發生在「無聲」之中,而「無聲」也是語言滅亡的終極形式。《最後耳語》希望呈現所有聲響終歸靜止,幫我們淹沒在自己吵雜的聲音之中的時候——由主流文化和語言發出的聲音——我們其實正被一片寂靜的海洋包圍著。藝術家希望藉由《最後耳語》進一步提高對於全球語言滅亡的意識。

莉娜・荷索為獲獎無數的多媒體藝術家,其學習背景為哲學和語言學,自1997年起,主要從事攝影和版畫工作,至今莉娜・荷索已出版六本攝影書籍、而她的作品已於各地廣泛出版,並且被《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紐約客》和《巴黎評論》等多家雜誌評論,同時她也是《哈潑雜誌》的定期特約藝術家。她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重要博物館和機構等收藏與展出。

 

◉ 田所淳《Show Your Mind on My Screen》◉(首映)

「Show us your screen」是現場編碼的重要宣言,這樣的精神普遍存在現場編碼社群中,而《Show Your Mind on My Screen》為向這樣的精神致敬的作品。本次展映的版本為在一沉浸式穹頂空間中進行的即時編碼音像展映的紀實紀錄,聲音和影像是透過即時輸入編碼後生成,因此觀眾將體驗到每當加入或編輯編碼後即時產生的影音改變;即使你無法理解每一行編碼的意涵,你也能感受到與藝術家(編碼者)成為一體的感覺,就如同你就算不知道手指該如何在琴鍵上移動,但仍可被一場精彩的鋼琴獨奏會深深感動。這場紀實展映的紀錄,觀眾將與藝術家感同身受,透過展映過程,觀眾感受到藝術家的每一個氣息,而藝術家感受到觀眾的心意,透過作品呈現,與觀眾一同沉浸在共同創造的影音感受之中。

田所淳 擅長創意編碼,田所淳現為前橋工科大學副教授,東京藝術大學、慶應義塾大學兼任講師 ,教授課程內容包含openFrameworks、Processing和p5.js。其創作專注於演算法與即興創作的音樂和圖像,並於2020年出版《Beyond Interaction: A Practical Guide to openFrameworks for Creative Coding》。

 

◉ 許巽翔《HIDDEN ORDERS_overture》◉(首映)

世界是由無數相互牽制與平衡的複雜系統所組成,而這些系統除了人為制定的規則之外,也包含了自然物質界中的規則。人類在這個複雜的秩序體系中是個微小的單位,順應著整個大潮流生活與生存著。

《HIDDEN ORDERS_overture》為此系列的首件作品,以宏觀和物理的視角去重新詮釋隱藏在世界中的運作秩序,試圖以此在物理與數位世界轉換中,重新建構出一個新的秩序世界觀。

許巽翔,1990年生。目前生活及創作於德國不萊梅。作品性質以各種媒材揉合並介入空間中,創造出別於日常的感官體驗。擅長改變或強調真實環境,進而激發數位時代之下的身體感官,使觀者對於週遭的真實環境有更多的關注或是啟發。於2019年成立NANONANO。

 

◉ 趙珮妤《花之間》◉

《花之間》結合機器演算與植物生長兩個概念,構築一個「花之間」的環境系統。人們因網路對彼此迅速產生密集的連結與干擾,沒有時空範圍限制,過去、現在與未來之交織。在現實與虛擬的邊界曖昧模糊的現在,探討高速同步、且複數共有的時空狀態下,時間與人彼此的連結所產生的影響。

趙珮妤,00 後世代,網路原生居民。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近期創作聚焦於探討網路與自身的關係,嘗試在其中尋找閃閃發光的數位靈感。

 

◉ 莊禾《夜遊》◉

躺在房間裡,望著天花板,思緒出了門走向遠山。演出從一個失眠的風景開始,觀眾在黑暗中躺著一段時間之後,慢慢看到一個房間天花板的影像,天花板的燈。角落暗處有些雜亂的線條在竄動。接著透過在房屋內漂浮探索,慢慢帶到屋外的風景,連續的路燈、車燈、房屋,移動在像隧道的騎樓中間,慢慢離開喧囂的城市,走入山中。之後回到失眠房間的天花板景象,觀眾回到房間,演出結束,起身帶著這一場夢境離開。

莊禾,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創作以手繪動畫、動畫裝置為主,創作核心集中在逐格動畫本身感知的語意及其隱喻。逐格手繪動畫的過程帶有孤獨、苦行的意味;影幀作為人類理解時間的一種方式,重組來自不同當下繪製的短碎片,透過連續播放重現,產生出新的時間、地點,在這個角度欣賞動畫錯覺的語意,同時與繪圖當下的真實對照,產生虛實相互拉扯的空間感,靜謐流動的詩意。

 

◉ Medusa Lab《UNINVERSE》◉

《UNINVERSE》是一場探索宇宙本質-即構成生命的基本結構-的沉浸式影音旅程。這是一趟帶我們穿越宏觀和微觀世界的旅程,讓我們凝視本質中的相似之處,揭開超越地球以外的存在。
《UNINVERSE》就像一顆種子,在另一個宇宙中展開的宇宙。

Medusa Lab 位於墨西哥城,由一群創意團隊於2013年成立的跨領域藝術家工作室,至今已是拉丁美洲於沉浸式影像融接、虛實整合和擴增實境等技術經驗最豐富的工作室之一。Medusa Lab在國際上曾獲得許多獎項,並代表墨西哥參加第十四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2015年上海亡靈節裝置等活動,並於2016年獲得墨西哥FIMA藝術節國際影像融接比賽第二名、第十二屆哥斯大黎加全國舞台比賽冠軍,以及波蘭舉行的「SPACE VJ Meeting」穹頂影像類型首獎。

 

◉ 陳昱榮《動態界域—異質褶積》◉

《動態界域——異質褶積》主要聚焦於臺灣山川河道的堆積疊合,「皺摺」也指涉一種跳脫現實的身體在場,並朝向未來和過去裡的無止境時間迴圈,透過一層層的視覺與聲響的堆疊,形塑出身體感知中的異質經驗與變異狀態。透過資料視覺運算生成,看見時光流動的軌跡與自然的韻律,傾聽風中的節奏奏,在時間的軸線上,尋找自我與土地的歸屬感。也正如同德勒茲在《差異與重複》中提到的「皺褶」中處於一種流變的狀態,自然岩層山川在沉積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的紋理形成繁複的輪迴。創作者希望以此作為建構視覺與聽覺經驗的技術與概念基礎,以 「疊合」作為基本的命題架構,探討臺灣自然環境中可見與未可見的圖像,擴延聽覺與視覺的界閾,從而經驗生命中那未曾消逝的風景。

陳昱榮現居於臺南創作,聲音及多媒體藝術家。以當代聲音思考空間與自然、生命的關係,透過聲音敘事的轉譯,誘發人的身體與時空裡游離的中介狀態,打開身體的知覺感知經驗,作為連結內在情緒與外在空間的系統。近年來於國內外各地進行駐地創作及展覽,包含紐西蘭、荷蘭、韓國、日本、台灣等地。

 

◉ 玖格設計《燃》◉

《燃》 是由能量傳遞為核心的視覺作品,結合舞蹈創作實拍後製,在影像上將肢體的動能,及音場波動轉換為可視化的能量衝擊,包覆觀者沉浸在粒子交互碰撞下視覺聽覺齊發的感官展演。 作品分為風、水、火三個段落,以人的姿態展現生命張力,是一種內在力量的爆發,高漲旺盛的向外擴張,將穹頂構築的場域化作巨大的能量場,透過對傳遞的想像,將群眾的視覺凝聚向上,呼應到天地之間能量流轉欲探索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連結。

玖格設計由陳宣名與黃瑞民兩位創作者共同主持,專以視覺藝術、空間展示、文化資產發展 、藝術計劃為主體並嘗試多樣性跨界合作,以及探討在地性與創作的連結。近年多次參與國內大型聲光展演、演唱會視覺及表演藝術計畫,致力發展影像與實體結合的多元性可能。

 

◉ XTRUX x 晟 SHENG《觀》◉

虛擬世界所帶來之第二現實,人們以何種身分、感官狀態去面對這樣的科技趨向。

作品的形式由民間信仰中的「觀落陰」觀靈術的形式為發展主軸,在觀落陰的儀式過程中,創作團隊覺得法師與矇眼民眾間的連結非常有趣,這個存於意識之中的描述,也是逐漸構築「景」的過程,讓民眾如同身處現場。作品試圖導入這樣的形式,從無的場景開始,在聲響引導下,漸漸以物件去建構出場景、世界,試圖在虛擬場景建構的過程中,實驗虛擬現實反向浸入的過程。 作品與聲音藝術家晟(SHENG)合作,晟過往的作品時常使用臺灣傳統樂器及環境音和田野錄音的聲響,揉合數位音樂的技術,詮釋出有別於一般傳統樂器的樣貌,融合東/⻄方世界觀的電子音樂場景,讓聲音與影像產生更多的突破與嘗試。

XTRUX成立於2020年10月,由多位關注於新媒體藝術的創作者組成,近期以元宇宙、遊戲、動態捕捉、聲光、裝置、銳舞、音像等元素在藝術創作中發展,創作主要關注「虛擬世界、數位身分、民間信仰」之交互關係,試圖在虛擬及沉浸式媒體的形式中重塑三者之間的關係。

本名顏晟文。作品跨足 實驗聲響/電影/劇場之間,風格遊走在探究真實與虛幻失真的聲⾳⾯向中。 現著重於聲音的顆粒合成,融合擬音,環境音和田野錄音、傳統樂器。

 

◉ 蔡奇宏《封包對撞機》◉

這是一個多人在線的互動機制,觀眾透過手機連結到Web App後即在演出過程中隨時隨地操作來產生互動與對話關係。介面包含多種可發送與接收封包的屬性元件,如一個按鈕、一句訊息、一段蜂鳴聲及一串似懂非懂的數據包,都將在兩地激烈對撞。

蔡奇宏從資訊背景跨入新媒體藝術領域,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共同創辦沃手工作藝術團隊,現為 C-LAB 科技媒體實驗平台FUTURE VISION LAB計畫主持人。致力於將類比與數位進行轉譯演算。擅長軟硬體整合、系統設計、演算生成、聲音裝置與燈光裝置等,長期專注以各種技術形式來探索不同媒材之間的可能性。

聲音設計:柯智豪

 

◉ 魏廷宇《混沌文法》◉

我們必須將自身置於世界的混沌文法中,才能試圖釐出箇中痛苦或快感,並度過漫漫長夜。
《混沌文法》是一場即時演算的沉浸式音像演出,演出過程中藉由搜尋關鍵字產生相對應的模型和聲響。透過自由重組與彼此挪用展開超現實及詭譎的推演,並經由直視混沌創造重新梳理主觀世界的新空間。

魏廷宇新媒體藝術創作者,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作品多為音像演出和電子裝置,探索社會機制、人類行為和情感。藉由社會駭入,滲透日常生活且試圖自內部破壞,從中創造複雜感知與前衛美學。曾任國立臺灣美術館「U-108 SPACE」技術總監暨開幕影像設計、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3X3X6》3D影像暨互動程式設計。

 

◉ 黃偉X鄭道元X黃國斌INNERSTAR 01 : Reddening》◉

「INNERSTAR」是由黃偉和鄭道元共同呈現的Audio-Visual系列作品,主題圍繞在宇宙與心靈之間,由不同天文現象作為靈感切入,進而以哲學角度探討人的意識與存在。

INNERSTAR 01 : Reddening》為此系列首作,紅化現象(Reddening)指星際物質與光交互作用的結果,產生如波長的位移等常見的散射現象。從其相關數據及物理性質作為視覺及聲音上的參考依據,並以沉浸式環繞穹頂投影A/V作品呈現,以眩瀰的影像與聲響包覆空間,藉此使觀者如身於心中深處,找到屬於自我的時刻;寰宇之下,星辰於心,吾即宇宙。

黃偉擅長音像演出,互動影像設計與空間裝置,創作圍繞在生活的觀察並透過物件的直觀想像,將非日常的畫面帶入日常中,關注的焦點為如何藉由影像跟聲音去強調現實的身體感與既視感,致力於電腦演算影像與聲響組合演出

鄭道元以聲響、影像及裝置等形式探尋自我狀態與存在本質的相對與共存,將一體兩面作為核心概念貫穿於作品中。2019年日本演出後發行首張實體專輯,2020年於國立臺灣美術館製作7.1聲道聲音設計。 現為英國Currents.fm及香港聯合電台常駐主持。

黃國斌以新媒體互動設計與開發作為主要研究領域,透過不同的元素與呈現方式探討人類的感官知覺形態,可視為一項不斷尋找共同意識的持續性創作計劃。曾參與展演及製作包括 2021 Rewire Festival / 2020 Unsound Festival(NAXS Corp.)等。

 

現場展演活動

◉ 移動故事屋神奇動物研究所》◉

插畫工作坊 X  劇目演出秀 X 即時插畫互動

以動物創作為主題帶領親子觀眾進入結合插畫的互動演出秀,演出中的演員、插畫家與觀眾將在互動中創造出每場限定的不同樣貌之奇幻生物。用創作不設限的天馬行空鼓勵孩子們進行創意發想,並添加創意將世界中各式各樣的生物冷知識編入其中,與大小觀眾們共創一齣富有理性生物知識與感性藝術創作的親子節目。

在神奇動物研究所裡博士與小貓、小狗助手進行動物研究與創作,藉由神奇的力量創作出奇幻生物。今年度的實習生徵選中邀請了小朋友們來參與設計提案,博士與小狗準備了許多過去實習生所設計出的動物案例與大家分享。但一直偷懶的小貓似乎別有用心地安排了一場奸詐的小陰謀,究竟小朋友們的設計會遭到怎樣的危機?博士是否可以即時發現呢?

移動故事屋是一個跨越邊境為概念創作的親子劇場,針對兒童藝術及科技互動發展創新體驗,結合臺灣年輕藝術家合作發展原創動畫,以包圍觀眾的沉浸式動畫為演出主軸,由劇場說書人引領觀眾們進入故事,藉由模擬情境配合劇場聲光等數位媒體裝置,營造一個完全身歷其境、充滿豐富想像的創新劇場互動體驗。

場次:2023.2.10(五) - 2.12(日),14:00、16:00,共6場
長度:演出包含工作坊約30分鐘、演出30分鐘,總計約60分鐘

名額有限,線上報名請點我

|注意事項
▶ 本活動為親子劇目,建議6歲以上孩童觀賞。所有參與的大小朋友皆需索票,一人一票,憑票入場;請家長陪伴孩童進場觀演。不開放觀眾現場候補。
▶ 活動共有兩階段體驗:第一階段為插畫工作坊,第二階段為親子劇目演出。第二階段演出開始後,遲到觀眾恕無法入場。
▶ 請於活動開始前「15分鐘」至「第十棟半製品倉庫」現場報到,將由服務人員引導進場。
▶ 工作坊與演出劇目為互相關聯的體驗,工作坊遲到觀眾將有部分體驗無法參與,敬請見諒。
▶ 本活動需事先報名,活動前將再寄發提醒通知,若沒收到請查看垃圾郵件。

 

《未來視覺派對》◉

本次於花蓮展演現場將舉辦以「未來視覺」為想像的沉浸派對,在具歷史感的大型倉庫中進行沉浸音像的實驗!演出陣容匯集 FUTURE VISION LAB 合作藝術家們一同共襄盛舉,邀請張欣語、吳秉聖、黃偉X鄭道元、趙珮妤、黃子祐范球,帶領觀眾沉浸在藝術家們現場LIVE創作與建築的歷史氛圍中,創造一場屬於花創的視聽饗宴。

參演藝術家:張欣語、吳秉聖、黃偉X鄭道元、趙珮妤、黃子祐X范球

場次:2.25 (六) - 2.26 (日) 15:00,共2場
長度:每組藝術家演出長度約30分鐘(含換場時間),總計約150分鐘

名額有限,線上報名請點我

|注意事項
▶ 本活動事先報名將優先保留名額進場體驗,唯需於活動前5分鐘完成報到;若於活動前5分鐘尚未完成報到,將取消保留名額,開放現場排隊觀眾進場觀賞。
▶ 本活動開放現場排隊候補,唯視事先報名觀眾報到狀況及現場展演配置後,始開放現場排隊觀眾候補進場。

 

FUTURE VISION LAB @ 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計畫主持人|蔡奇宏
技術統籌|黃子祐
製作團隊|廖苑喻、康兆宗
建築設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 侯君昊教授、鄭基立講師
構築工程|弱制作設計
建造協力|林志鳴
聲音顧問|許庭毓
視覺設計|莊騰翔
攝影|林軒朗
錄影|桑道仁、康盛理、孫易新、張山黑
開場影像|魏廷宇、玖格設計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共同主辦|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執行單位|科技媒體實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