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 videoTitle $}

表演
失聲祭 X CREATORS : LSF#127 林其蔚 藝術家專題計畫

失聲祭與C-LAB CREATORS計畫合作,將於2023年12月23日(六)舉辦聲音藝術家林其蔚專題講座和現場演出。

本次失聲祭藝術家專題我們邀請到了台灣聲音藝術最具代表性之一的林其蔚。林其蔚於 2012 年發表《超越聲音藝術:前衛主義、聲音機器與聽覺現代性》一書,追溯技術與聲音的源頭,並介紹藝術建制邊緣的聲音創作。此書對於台灣許多想了解聲音藝術的朋友們有著非常顯著的貢獻,也是許多學習新媒體藝術的莘莘學子必讀的教科書之一。而林其蔚早年所參與的噪音實驗團體「零與聲音解放組織」、且於1995年舉辦的「台北國際後工業藝術祭」更可謂是台灣噪音史上的傳奇!

2004年以降,林其蔚開始了一系列他稱之為「聲音模組」的跨媒體實驗,從人類傳播技術史尋找靈感,將結繩紀事、符號、圖象、文字與類比、數位技術統合,以人體為機械元件,在沒有導演,沒有指揮的前提下,組合成集體聲音機器,同步運作並構成音場。從《音腸》到即將發表最新的《音結 1.4》林其蔚這20年間所不斷發展的「磁帶音樂」,我們將透過這次的藝術家專題帶來深入且全面地呈現。
_

▌專題講座
《超越分工現代性 - 主體、軟體、硬體、產品、精神的色情合一:林其蔚的模組實驗》
與談人 | 謝鎮逸
時間 | 16:00-18:00
地點 | 聯合餐廳展演空間 灰盒子
* 本講座為免費活動,請線上報名 *

伴隨最新作品《音結1.4》的發表,林其蔚將說明2004年開始發展「聲音模組」迄今,將人體視為機械元件的跨媒介實驗歷程。
從「磁帶」到「音結」的跨度、「藝術家」到「研發者」的過渡;其內在的核心思考理路,藉由創作的轉向,找尋藝術和機體/集體關係的實踐。

▌現場演出
林其蔚《音結1.4》24人同步演奏版本
時間 | 19:00-20:00
地點 | 聯合餐廳展演空間1樓
門票 | 預售 NTD$300 / 現場 NTD$400

《音結1.4》靈感源自於印加的奇布繩結編碼方式,創造了一種獨特的紀譜法。通過不同材質的繩子來代表不同的音色,並透過繩結的密度來控制音的密度。作品特別著重於非母音的創造,探索人聲在去除語言和文化層面後的純粹表現形式。在全黑暗的環境中,表演者將通過觸覺讀取音結創造一種全新的聲音體驗。

《音結1.4》演出者 | 周穆、王祥馨、李俐錦、張君慈、謝婷伃、黃雨農、黃暄評、林子寧、黃雅農、夏維瑄、林一秀、徐嘉駿、陳秀彤、瑪驪雅蒳、吳紫瑄、Alica Han/Lica、陳孝齊、柯慕一、陳怡錚、吳岱焄、夏維瑄、王和平、林雨儂、白潔如、ASTROJOKE

▌藝術家&與談人介紹

藝術家 | 林其蔚
1971年出生於台北,曾研讀法國文學、台灣傳統藝術以及新媒體藝術創作,參與噪音實驗團體「零與聲音解放組織」,並於1990年代擔任各種地下噪音節目策劃。於研究所時期,他廣泛地參與了民間儀式音樂、廟宇雕刻的田野。2004年以降,林其蔚開始了一系列他稱之為「聲音模組」的跨媒體實驗,從人類傳播技術史尋找靈感,將結繩紀事、符號、圖象、文字與類比、數位技術統合,以人體為機械元件,在沒有導演,沒有指揮的前提下,組合成集體聲音機器,同步運作並構成音場。二十年來,林其蔚的聲音創作發表遍及各地,總數超過兩百餘場,包含聲音『裝置』(北美館、國美館、高美館、上海雙年展、紐約電子藝術節、里昂國家音樂中心、深圳雙年展、伊通畫廊、漢雅軒畫廊),現場聲音演出(威尼斯雙年展、泰德美術館、巴黎白夜節),以及劇場配樂(國家劇院)。與此同時,他的「磁帶音樂」系列也在小學、工廠、廟宇、教堂、鄉鎮公所、團體培力坊、民宅、民樂團、酒吧等等非藝術空間中,與觀眾一同合作演出。2012年發表《超越聲音藝術:前衛主義、聲音機器與聽覺現代性》一書,追溯技術與聲音的源頭,介紹藝術建制邊緣的聲音創作。

與談人 | 謝鎮逸
在台馬來西亞人,當代藝術、表演藝術、電影評論人與研究者,關注跨領域論述的分離與接合。現為IATC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理事,《Artism Online》台灣區主編。曾任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CREATORS創作/研發支持計畫」年度觀察員、「表演藝術評論台」駐站評論人、牯嶺街小劇場年度節目觀察委員、金馬影展第八屆亞洲電影觀察團成員。2019年「焦慮的年代:馬來西亞影展在台灣」共同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