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打造的移動式穹頂劇場「FVL DOME」,受邀參與「2025台積心築藝術季」,自4月19日至6月15日間於國立清華大學台積館大草坪展開四個週末、共八天的展映演出,精選9件國內外創作者的影像創作,加上2部現場跨界演出作品,運用人工智慧、影像生成、衍生藝術與高速運算平台等科技工具,打造出猶如心靈迷宮般360度迷幻視界,邀請觀眾展開感官與想像力的探索旅程。
C-LAB穹頂劇場,又名為「FVL DOME」,為全臺唯一巨型戶外移動式的360度沉浸式影音體驗空間,而C-LAB在文化部支持下,由未來視覺實驗室和臺灣聲響實驗室合作的創新技術有成,經過軟硬體不斷開發進化,這次移展至新竹的劇場直徑達15公尺、高9公尺,更建構出總解析度達8K × 8K的超高畫質沉浸式影像系統與25.4聲道環繞音場。場域內部採雙層結構設計,隱藏式配置聲光設備,打造全方位沉浸感官體驗。
《A.I. ─ Art & I》為主題,以藝術回應科技與自我關係
「台積心築藝術季」邁入第22屆,今年以《A.I. ─ Art & I》為主題,試圖關注科技藝術與人文之間的關係。C-LAB營運單位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董事長彭俊亨表示,本次展演邀集長期投入科技藝術創作的藝術家,將原本冷峻、理性、以技術為本的科技元素,轉化為能引發感官共鳴與心理投射的藝術經驗。劇場中的每一部作品,既是創作者與觀眾的對話場域,更是自我與世界重新對焦的沉浸之旅,邀請每一位觀眾,透過科技藝術的沉浸體驗,重新思考「藝術與我」之間的關係,期盼能打開更多人對於科技藝術、以及穹頂劇場這個媒介的多元想像。
11件穹頂作品共構虛實之間的感官宇宙
「C-LAB FVL DOME@ 2025台積心築藝術季」與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共同策劃,從歷年展演中挑選出9件穹頂影像作品與2部現場展演節目。由吳克軍與林柏勲製作的開場影像《第二自然》,描繪一個數位時代中的自然樣貌,重新思考我們與自然的感知方式。桑德琳・德米耶與米莉雅姆・布魯的《異世界》建構一座模控花園,想像人類與自然重啟共生的潛在可能。莊禾的《夜遊2023》以黑白手繪動畫風格,描繪失眠與夢境交錯的超現實幻覺之旅。魏廷宇的《混沌文法》則透過自由重組與彼此挪用,直視混沌創造重新梳理主觀世界的新空間。
夢想動畫與大塊文化合作的《植物情人》,將黃湘玲老師繪製的臺灣第一本水彩古典植物繪本《植物情人》系列作品重新詮釋,讓短暫的花期成為數位時代永恆的綻放。《油井之殤:鯨落4993尺》由陳蘇楊、冼筱然與盧德昕共同創作,從2010年深水地平線事件反思人為災難的長久影響。吳秉聖的《折疊合聲》從光的物理本質出發,轉譯為視覺與聲音交錯的三維幻象。新媒體藝術團隊XTRUX與聲音藝術家晟的《觀》,借用民間信仰中「觀落陰」儀式,提出關於虛擬現實與感官切換的提問。藝術團隊NANONANO的《Heterotopia: Dome》以數位視覺重建電子顯微影像,在微觀中展現宏觀意象。
兩部現場展演節目則將穹頂轉化為流動的舞台,僻室 HousePeace的《綠豆神遊記之魔 Dome 傳奇》,透過影像及聲響穿梭於虛實之間,將現實世界變形為成人童話寓言的空間實驗。驫舞劇場蘇威嘉的《自由步:造山運動》延續2013年發起以「自由步」為題的十年編舞計畫,將舞蹈肉身結合大型異材質,舞出一場未來舞蹈的動態雕塑的實驗。
「C-LAB FVL DOME@ 2025台積心築藝術季」開放觀眾至ACCUPASS免費索票進場觀賞。相關場次報名資訊可至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官方網站及社群平台查詢。
索票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040912325398168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