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認識C-LAB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於2018年開始啟動,由文化部所屬「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負責執行,以「創新」為核心理念與行動指標,形塑臺灣最重要的當代文化培養皿。旨在打造一個面向未來的創新實驗基地,對外推動臺灣與國際的對話鏈結,激發從臺灣和亞洲生活經驗出發的當代文化想像;對內作為創意育成的實體基地,期待能讓不同創意在此互動激盪,營造開放包容的文化生態和社會環境。

C-LAB以舊空軍總司令部為基地,前身經歷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臺灣省政府工業試驗所大安所,1950年改為中華民國國防部空軍總司令部等不同身份。C-LAB此刻正配合公共建設階段性計畫,盤點園區建物並活化可用空間,開放文化專業人士、科技支援團隊、動畫產業進駐,推動跨領域與跨學科的協作與共創。期能透過藝術文化創新實驗、展演發表、跨域協作共創、國際文化交流、教育推廣、社區服務等多樣化計畫和活動,以及創新實驗基地、新型態藝文機構群落、戶外綠地等多元化功能和設施,構建未來社會文化願景的實驗和實踐場域。

{$ vueScrollTitle || "階段任務" $}

古蹟

文化部於2024年3月公告指定「空軍總司令部(原臺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為國定古蹟,古蹟的本體包括原為臺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的舊辦公大樓及戰情大樓兩處。此古蹟見證了日治時期總督府以科學研究引導工業政策在各時期的變遷,以及臺灣工業化的起點。除了在歷史上振興工業發展的重要性外,戰後由行政長官公署接收並改為臺灣省工業試驗所,1950年在國防優先的考量下,改為國防部空軍總司令部,為臺灣空防、作戰的最高軍事指揮機關,更具備冷戰時軍事及美援時期的歷史價值,也因基地內曾有軍法處軍事法庭及看守所,為臺灣人權發展重要見證。

古蹟附屬設施

文化部並指定園區古蹟附屬設施,包括中正堂、美援大樓、通信處辦公室、文電中心、軍務處、碉堡(3處)、防空洞(2處)、大門官兵房、當值長官室、崗亭(仁愛路左側和右側)、門內哨等15處。

大事記

1939-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

日治時期為了工業的發展,收購臺北市大安十二甲的3萬3千坪土地為研究所用地,建築物預計建造8棟,由於當時總督府考慮到實驗室設備能優先搬移,因此將土地購買與貳號館(即今C-ALB園區舊辦公大樓)的興建納為「第一期計畫」。建築物設計委託總督府營繕課,計畫最遲在1944年竣工落成,期許成為島內最大科學殿堂。

光復初期的貳號館正面及主入口之樣貌。圖/LIFE雜誌

1948-1949

國民政府南遷初期之國防部用地

1948年至1949年間,中華民國政府單位暨人員陸續遷徙至臺灣,為考量國防優先,將原「工業研究所」的房舍土地全數遷讓,改為國防部仁愛營區與空軍司令部。

1950

中華民國國防部空軍總司令部

國防部正式於此成立空軍總司令部,作為臺灣空防與作戰最高指揮機關。當時空軍總司令部的編制包括部本部、諮議室、政治部、監察室、統計室、連絡官室、第一至第五署,以及副官、防空、通信、氣象、財務、軍醫、工程、軍法、總務等九處。之後組織隨著時代變遷經歷更迭,今日組織規模早已不同以往。

1966年時的空軍總司令部。圖/國防部空軍司令部提供

2015

TAF 空總創新基地

國防部空軍司令部2012年遷至臺北市中山區大直忠勇營區,並由行政院決議將原址全區保留、現地活化,並在2015年將空總舊址正式命名為「TAF空總創新基地」,由經濟部營運,募集跨領域組織與團隊進駐,共同推動相關青年創業與社會創新計畫。

臺北市政府指定空軍總司令部(原臺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為古蹟及10處歷史建築。

2017

空總文化實驗室籌備期

2017年文化部成立「空總文化實驗室」籌備小組,將佔地7.15公頃的空間與建物轉化為臺灣未來的當代文化發展平台。空總文化實驗室以建構文化實驗生態系為目標,透過歷史脈絡、空間紋理、場所文本的蒐集,開發空總過去從軍事戰略位置到現今文化實驗定位的場址轉型。

 

2018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於2018年正式啟動,由文化部所屬「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營運。C-LAB以新型態的藝文機構為發展目標,希望在常軌之外,探索藝術、文化、科技與社會的交會可能。為了拉近園區與公眾的關係,持續推出豐富的展演與形式多元的公眾推廣活動;更勤力向外拓展,積極與國內外團體串連與協作,同時以人才培育、共製、研發及展演等方式,進行藝術、科技、研究的跨領域與跨機構的發展與交流。

C-LAB自成立之初即設「當代藝術實驗平台」,鼓勵與創作觀念、製作技術及展演形式的相關實驗,除此之外,也鼓勵創作者探索從一般場館到替代、另類空間,乃至虛擬場域的創作實驗。當藝平台也積極媒合創意端與技術端,鼓勵跨領域和跨學科的研究,並聚焦於當代藝術的批判性,探討將藝術融入社會實踐,並期望藉此生產創新價值。當藝平台重視資料庫的技術整合,鼓勵以實驗性手法梳理社會發展脈絡,並對既有的歷史檔案進行再造工程。

2019

臺灣聲響實驗室

文化部與法國龐畢度中心音樂與聲響研究統合中心(IRCAM)合作並簽訂合作備忘錄,於C-LAB成立臺灣聲響實驗室,以藝術、科學、技術跨界發展為核心,展開技術移轉、音樂作曲及技術人才培育、互訪交流、研究課程、共製發表等。

2020

成立科技媒體實驗平台

科技媒體實驗平台將透過跨域、共創、協作及媒合方式,推動文化與科技的跨域交融。將聚焦聲響文化、未來影音像、生物藝術、人工智慧、電資通訊、系統整合與數位人文等主題,陸續建置虛實整合實驗室,匯流專業人才與創新研發能量,強化對接臺灣創作端與產業端,扶植具前瞻性與市場趨勢之媒體實驗計畫,並鏈結科技媒體國際網絡之合作交流,共同擘劃科技媒體未來發展路徑。

2021

古蹟與古蹟附屬設施指定

臺北市政府公告,除原列為市定古蹟的「空軍總司令部(原臺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外,新增戰情大樓為古蹟本體與15處古蹟附屬設施(含 2015 年原指定之歷史建築),並指定園區南區約46,500平方公尺面積為古蹟定著區。

2022

成立動畫創作者基地

2022年正式啟動,選址於C-LAB園區內的「A棟宿舍」,於既有的三層樓建築設置動態捕捉攝影棚、教室、多功能展演空間和進駐辦公室等,從發想製作到發行端等不同節點,量身設計可靈活運用的空間。同時,C-LAB協同動畫特效協會規劃動畫培力系列課程,並與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合作即時算圖與動畫特效軟體等資源,打造孵化動畫產業量能的創作聚落。

同年C-LAB營運單位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受文化部委託營運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2023

科媒平台下並列「臺灣聲響實驗室」和「未來視覺實驗室」兩大實驗室

以「臺灣聲響實驗室」和「未來視覺實驗室」並列科技媒體實驗平台兩大實驗室,以創新視聽視野為目標。

同年C-LAB營運單位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受文化部委託營運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Now

開放場域

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以當代藝術、科技媒體與社會創新為三大方向,陸續整理園區空間並改善優化環境景觀,文化部在2024年指定「空軍總司令部(原臺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為國定古蹟後,配合文化部推動園區古蹟修復及再利用計畫,也致力於孵育文化創新生態系與舉辦公眾文化活動兩大目標,逐步開放藝文單位進駐,建立產業聚落,讓多元文化生態在園區互相激盪、共創。

打開空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