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導體大系」計畫在7月帶領大家前往金門找「鱟」後,11月將來到金瓜石沿著水路找「銅」。
金瓜石雖然以金礦為人所熟知,但也曾經是銅礦開採的地點,雖然現在礦山已停止開採、煉銅廠也停止運作。但從山洞中的藍色次生礦物推測礦物與地層的關係,以及透過「河川重礦物異常帶」圖表應證礦物富集的相對位置,仍然可以判斷銅以不同的型貌活動在地層當中。我們希望藉由詢問價值金屬的物質性來源,鬆動物質與價值的關係,接近事物擾動、漿化、凝聚、成體的原生環境,為未來的感知部屬思索可能。
很高興邀請到長年耕耘地景保育議題的黃家俊老師帶領一趟金瓜找銅的地質解說。藉由他的專業我們將學會在野外辨認露頭、辨識礦物、觀測結晶...,等地質科學知識與技能。
導覽專家|黃家俊
遊走於地質與藝文之間的旅人,現於黃金博物館擔任稀有岩礦系館員,不斷以書寫向外界傳遞地科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