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 videoTitle $}

表演
狀聲詞的家屋 No.2——世界的住家如許透明

在經歷了試驗工作坊〈狀聲詞的家屋 No.1--建築狀聲詞群之肸蠁〉之後,本計畫悄悄擴大了範圍。除了在台灣採集的聲音轉寫成狀聲-擬態詞之外,也分別在法國、瑞典與加拿大採集了聲音並轉寫成壯聲-擬態詞群。

每個住居空間的格局配置都不同,而狀聲-擬態詞群的分佈也大異其趣。木造牆壁、石造牆壁與鋼筋水泥牆壁,以透明的形式轉化至口頭發聲的劇場空間中:那些街道、噪音、花園、森林與動物群,都閃現在空氣的震動中。

人們並未離開原本的土地,卻彷彿在異國作客;人們聆聽,卻宛如目擊。

本次狀聲詞的書寫,特別邀請旅法長笛演奏家周少葳、瑞典實驗音樂家 Girilal Baars、加拿大即興音樂家 Arthur Bull 參與狀聲詞的書寫活動。同時,也邀請設計師與攝影家吳國強,以及影像藝術家雪克,共同構築此透明之家屋。

 

 

ꗃꗃ  共 同 演 出  ꗃꗃ

 

林小楓

即興笛樂演奏家。擅長多民族笛樂演奏,演出形式融合了傳統和即興/實驗。多年來受邀往來於各方藝術領域,與與眾多國內外跨界音樂家及藝術節及美術館合作,不斷開拓笛樂演奏上的邊界,常以即興獨白的演奏方式來探索和環境間的關係。現任林舍文化音樂總監,長期推動策劃即興音樂展演節目。近年主要製作的項目有笛樂三部曲之《笛樂軌跡》、《笛樂疆界》; 結合行為的虛實三作品《莊周夢蝶》、《聲影之界》、《闇體》以及《即刻作曲》、《原野之聲》計畫。現為林舍文化音樂總監,持續推動、策劃即興音樂展演活動,並成立笛簫品牌,『無為笛簫系列』,關注於東方簡約的美學理念。

作品連結:https://www.youtube.com/@fong0915/featured

 

周少葳

周少葳擅長現代音樂,擁有敏銳的音色觀察力及出眾的技巧控制力,能精準詮釋當代音樂語彙。她的自由即興能力、對舞蹈及肢體的探索經歷,和對生命的好奇心,使她在跨領域創作和展演上表現卓越,增加了舞台的靈活性與張力。她致力於推廣當代音樂與教育,參加多個國際藝術節並於巴黎愛樂廳、馬德里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等地演出。她多次參與法國廣播電台節目錄製,並於2023年發行首張專輯「砅:聲音、民間譚、影像」,獲得樂評家與廣播主持人的高度評價。近年來,周少葳嘗試挖掘不同地域和展演場域的獨特性,思考如何通過音樂及跨領域藝術與觀眾及當地居民產生連結,未來將持續策劃教學、交流、展演及錄製活動,以豐富她的藝術生涯。

個人網站:https://shaoweichou.com/

專輯:https://open.spotify.com/album/2cOhdzj7p8uIdUBTbPsEeE

 

 

徐嘉駿

1997年生,現居臺北。實驗音樂家、活動策畫、獨立廠牌主理人。2015年開始以「Berserk」之名進行Harsh Noise噪音演出及創作,於2016年由Kandala Records發行與日本噪音代表Merzbow之黑膠合輯,爾後由中/法實驗音樂廠牌WV Sorcerer Productions發行其個人錄音作品,並受邀至英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地巡迴演出,該計畫於2020年中止。此後,他長年投入實踐無輸入反饋(No-input Mixing Board)演奏技術,並建立出其獨樹一格的語彙。現以個人名義演出/創作,並更專注致力於帶領工作坊、場景培養以及活動策畫等。此外,他也是實驗音樂廠牌「Karma Detonation Tapes」的主理人,不定期發行臺灣及世界各地噪音與實驗音樂作品,將在地場景與世界連結。自2019年三月起,他開始策畫在臺北各式公共空間、設施(如地下道、天橋、隧道涵洞等)的游擊演出〈Outer Pulsation〉。近年開始以聲音藝術家身分參與多項展覽:2020大台北藝術雙年展 (聲音裝置)、北美館X-site計畫 2021首獎作品「爆炸容器 Booom Room」(共同聲音設計)、2022台灣雙年展 -- 問世間情不為何物 (聲音裝置)、 2023 草稿場 – 逢魔時刻(共同聲音設計)、行為藝術劇場〈石洞〉(聲音設計)。

作品連結:https://chia-chunxu.bandcamp.com/music

 

 

楊雨樵

喜歡散步,喜歡樹的屍骨,是以民間譚(folktale)單人講述表演為核心的跨領域敘事藝術家。長年從事戲劇與影像的敘事學、故事詩學與比較故事學研究,並定期舉辦民間譚展演式講座。自幼學習鋼琴,主修巴洛克鍵盤作品;亦長年接受聲樂訓練。自 2017 年融合聲樂、口頭敘事詩、自由即興與民間譚講述技術,展開《聲熔質變——Anamorphosis & Anatexis》、《音色炫晃》等系列實驗聲響演出至今,並受邀至各藝術節與文博會演出,亦赴法國、南韓、瑞典等地進行國際交流。現為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教學藝術家。各式文學創作與評論,散見於國藝會線上誌、Artalks、Giloo 紀實影音、Bios Monthly等線上平台,以及《聯合文學》、《幼獅文藝》等紙本刊物。2023 出版聲成像詩集《肸蠁》,2024出版《音樂史暗處的金曲》(大塊文化)。近年積極發展 AI 敘事與協作創作,曾參與台北當代藝術館2024年AI展《你好,人類!》。同年以「狀聲詞的家屋」獲選為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REATORS創作/研發支持」之進駐藝術家。

作品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HLtrJTqB_brfQ839M0Sw

 

 

吳國強

在台北創意產業經過約十年的工作歷練之後,吳國強於2008年至荷蘭進修,進而畢業於烏特列支藝術大學的編輯設計碩士學位。目前他於台北經營一間視覺/編輯設計工作室,同時曾在臺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參與設計社團田田圈文創工作群的草創與主理另翼替代空間——「廢墟」。身為藝術與設計相關從業人士,他持續致力於社會體制內外的設計方法鍛鍊與藝術事件實踐。其曾經主導操手過的展演視覺有:《一一重構・楊德昌回顧展》(2023,臺北市立美術館)、《藏珎——東亞書寫的視域》(2022,桃園市立美術館 / 橫山書法藝術館)、《順天聚藝・共享珍寶》(2022,臺南美術館)、《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2021,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烈日疊影:何昧典藏早期海端鄉影像故事展》(2020,臺東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借來的翅膀:王大閎的建築、文學與科幻》(2019,台北市立美術館)、《少女的祈禱》(2018,台北南海藝廊)、《未來道人》(2016,台北當代藝術中心)、《竹・空間・想像》(2015,羅東文化工場)、《物非物》(2014,台北北平東路藝術村)、《台灣現代詩外譯展》(2014,台北紀州庵)、《蟾蜍行動——鄰里起「哄」藝術節》(2013,台北蟾蜍山)以及《這不是一座台灣館》(2013,威尼斯雙年展)。

個人網站:https://ralphkuochiangwu.com/RKCW

 

 

雪克

視覺藝術家雪克,以電影語言作為方法,進行動態影像的敘事實驗。近期創作關注亞洲地緣政治歷史、認同建構以及集體/個人記憶的關係。有多次國際駐村經驗,作品曾於法國、韓國、日本、美國等地展出。

個人網站:http://shakeorangebu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