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 videoTitle $}

展覽
FUTURE VISION LAB 2023 X 臺灣文博會-「策劃邀請」單元

FUTURE VISION LAB 2023 「策劃邀請」單元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自2020年正式啟動「科技媒體實驗平台」,著重於媒體實驗創新與社會鏈結,以跨域、共創、協作方式,打造文化與科技的實驗平台。整合臺灣文化與科技的資源,媒合文化與科技領域共創,其中「未來視覺實驗室」探索科技媒體的視覺極限為實驗目標,以臺灣光電技術與產業為基礎,輔以影像的運算、創作與軟硬體整合,企圖勾勒出未來視覺的跨域願景。

科技媒體實驗平台持續推動實驗展演計畫「FUTURE VISION LAB」,以數位實驗建築著手打造DOME型態場域,培育跨域實驗人才,打造國內年輕創作者展演內容創造力的舞台,以探索科技媒體的視覺極限為目標,其開發涉及球形曲面投影的校正、融接、對位、播放控制與影像前製等多項複雜技術,過去三年已進行近百件作品展演。而為持續提供更完整的展演環境,持續培育臺灣在地專注沉浸內容的藝術創作者、學校師生及表演團隊,促使走出臺灣邁向國際平台,因此開啟「DOME 2.0」升級計畫,延續多元及實驗精神,進而著手以數位建築發展更具演算特色之外型,尺寸突破過往直徑12公尺之尺度,重新研發打造直徑15公尺移動式戶外穹頂劇場及更包覆式聲場配置,並研發新型態投影膜片及超高解析沉浸影像環境,總運算解析達22K,打造接軌國際規格的創作環境,讓觀眾全天候享受更高品質的沉浸式感官內容,感受臺灣的創造力。

「FUTURE VISION LAB 2023」邀請曾參與FUTURE VISION LAB實驗計畫的台灣藝術家和創作團隊,以其豐富的沉浸內容製作經驗和創新的視角,融合今年新場域的規格,進行全新製作和原作改製。在文博會期間,將展出共計十件令人驚艷的作品,涵蓋多種表現形式,如演算生成、實驗動畫、電影短片以及實驗性展演,呈現多元而豐富的藝術風貌,展現台灣藝術家和創作團隊的創意能量。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日,每日10:00-20:00

 

|「策劃邀請」單元播放場次

每日 12:45/16:55

 

入場方式

▸ 播映作品場次採現場排隊依序入場,人數額滿為止。
▸ 每場次人數上限為80人,若額滿請等候場內觀眾離場後,依現場人數管制進場。
▸ 入場時若排隊人員不在現場即視同放棄,需重新排隊依序等候入場。

 

注意事項

1. 演出內容有部分包含強烈閃光,敬請斟酌入場。
2. 因活動場地為鏡面地板,建議請穿著「褲裝」進場觀賞。
3. 因場內空間有限,禁止鋪設野餐墊、椅子;若有其他需求,請洽詢前台工作人員協助。
4. 播映過程可拍照、即時動態拍攝,但禁止使用閃光燈。
5. 主辦單位保有調整與變更活動之權利。

 

播映作品簡介

◉ 玖格設計《繁》 ◉

「繁」是一個融合自然運作與秩序變化的沉浸式視覺作品,帶領我們進入流動的世界。藉由想像在不同場域中空氣的舞動展現柔和與狂暴,呈現出風所帶來的韻律性和不穩定性。感受到自然中氣流的能量,從強勁的風穿梭到和緩的微風輕拂;潮汐是引力交互作用的自然表現,牽引著大自然的起伏,聆聽潮水的呼吸,感受大自然豐盈的力量和節奏。風的螺旋、潮汐的週期和幾何形狀的分形變化,融合呈現出一種奇特的和諧感。將自然與秩序交織而成的無限可能,轉化為抽象的視覺美學,讓觀眾持續在沉浸之中探索無窮的奧妙與規則。

玖格設計,陳宣名與黃瑞民兩位創作者共同主持,專以視覺藝術、空間展示、文化資產發展 、藝術計劃為主體並嘗試多樣性跨界合作,以及探討在地性與創作的連結。近年多次參與國內大型聲光展演、演唱會視覺及表演藝術計畫,致力發展影像與實體結合的多元性可能。

 

◉ NANONANO《narrative of landscape》 ◉

當踏入那個充滿未知且殘破不堪的地景時,彷彿整個世界都變得靜謐起來。腳步聲在濕軟的沙路上消聲匿跡,彷彿在提醒著這裡經歷過無數次的毀滅與重建。即使在這個破敗的世界裡,還是能夠感受到某些異常的能量流動在環境之中,這裡的一切都是如此陌生又熟悉,無法清晰辨別輪廓的遺跡在眼前嶄露出來,讓我們無法想象此處最原始的模樣,讓我們的感官感到無所適從。而這,或許就是我們來到這的原因。 ——地景敘事

NANONANO,2019 年由新媒體藝術家許巽翔和材料工程師黃胤豪所創立的藝術團體。他們以科技行業被廣泛使用的電子掃描顯微鏡(SEM)做為主要創作工具,試圖以最極端的視角呈現材料的本質。通過科技之眼,他們顛覆了觀者對材料的基本認知,並通過他們的視角,使用各種材料的紋理圖像創造出如地下秘密城 市、深海廢墟或失落文明般的奇觀微觀世界。他們擅長通過結合類比和數位的手法來展示作品,將隱藏在材料中的訊息轉換成景觀,為觀看這個世界帶來另一種視角。

▲注意事項:過程中影音偶有強烈閃光及高頻率聲響。

 

◉ XTRUX x 晟SHENG《觀》

虛擬世界所帶來之第二現實,人們以何種身分、感官狀態去面對這樣的科技趨向。 作品的形式由民間信仰中的「觀落陰」觀靈術的形式為發展主軸,在觀落陰的儀式過程中,創作團隊覺得法師與矇眼民眾間的連結非常有趣,這個存於意識之中的描述,也是逐漸構築「景」的過程,讓民眾如同身處現場。作品試圖導入這樣的形式,從無的場景開始,在聲響引導下,漸漸以物件去建構出場景、世界,試圖在虛擬場景建構的過程中,實驗虛擬現實反向浸入的過程。

作品與聲音藝術家晟(SHENG)合作,晟過往的作品時常使用臺灣傳統樂器及環境音和田野錄音的聲響,揉合數位音樂的技術,詮釋出有別於一般傳統樂器的樣貌,融合東/西方世界觀的電子音樂場景,讓聲音與影像產生更多的突破與嘗試。

XTRUX ,成立於2020年末,由多位關注於新媒體藝術的創作者組成,近期以人工智慧、元宇宙、遊戲、動態捕捉、聲光、裝置、銳舞、音像等元素在藝術創作中發展,創作主要關注「虛擬世界、數位身分、民間信仰」之交互關係,試圖在虛擬及沉浸式媒體的形式中重塑三者之間的關係。

,本名顏晟文。作品跨足實驗聲響/電影/劇場之間,風格遊走在探究真實與虛幻失真的聲音面向中。現著重於聲音的顆粒合成,融合擬音,環境音和田野錄音、傳統樂器。

 

◉ 魏廷宇《沉浸場域作品精選:20-23》 ◉

〈沉浸場域作品精選:20-23〉精選魏廷宇自2020年至2023年間創作的沉浸場域作品,包含〈世界是完形 ,而它崩壞了〉、〈混沌文法〉和<Autonomica>。三者皆是文字和語言的影像化實驗。 〈世界是完形,而它崩壞了〉視覺上透過大量重複圖像、文字、符號和號誌,聽覺上則透過大量重複聲響 和語言。使它們達到語義飽和(semantic satiation),進而失去本身功能。 〈混沌文法〉透過搜尋關鍵字產生相對應模型和聲響,將模型轉為音序器中的音符。透過自由重組和彼此 挪用展開超現實和詭譎的推演。藉由直視混沌,創造重新梳理主觀世界的新空間。 <Autonomica>是由人工智慧獨立撰寫程式的音像實驗。作品過程中不斷搬移各式各樣的城市街景物件, 並創造極具包覆的聲響。

魏廷宇,新媒體藝術創作者,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現為潛艇 Submarine 的藝術總監。作品大部分為動態影像 、音像和電子裝置。探索文字和語言轉換為影像時的各種關係,包含失真、互相指涉、不同線性敘事對應等。

 

◉ 莊禾《夜遊 2023》 ◉

躺在房間裡,望著天花板,思緒出了門走向遠山。演出從一個失眠的風景開始,觀眾在黑暗中躺著一段時間之後,慢慢看到一個房間天花板的影像,天花板的燈。角落暗處有些雜亂的線條在竄動。接著透過在房屋內漂浮探索,慢慢帶到屋外的風景,連續的路燈、房屋,走出城市,經過一段黑暗之後眼前出現一些植物,進入森林,越來越多超現實的幻覺景象,觀眾在這趟夢境般的夜遊之後回到失眠的房間,演出結束,起身帶著這一場夢境離開。

莊禾,創作專注於手繪動畫中身體苦行、擷取特徵、製造虛幻的語意特性,表現堆疊的時間與情感;若影幀作為人理解時間空間的一種方式,動畫則是重組來自不同的當下,產生出新的時間、地點,以這個角度觀看動畫的錯覺,與真實對照,產生虛實相互拉扯的空間感,對於存在的懷疑。

 

◉ 黃偉X鄭道元《INNERSTAR 01 : Reddening》 ◉

「INNERSTAR」是由黃偉和鄭道元共同呈現的Audio-Visual系列作品,主題圍繞在宇宙與心靈之間,由不同天文現象作為靈感切入,進而以哲學角度探討人的意識與存在。 《INNERSTAR 01 : Reddening》為此系列首作,紅化現象(Reddening)指星際物質與光交互作用的結果,產生如波長的位移等常見的散射現象。從其相關數據及物理性質作為視覺及聲音上的參考依據,並以沉浸式環繞穹頂投影A/V作品呈現,以眩瀰的影像與聲響包覆空間,藉此使觀者如身於心中深處,找到屬於自我的時刻;寰宇之下,星辰於心,吾即宇宙。

黃偉,1995年生於台灣台中,現居臺北。目前主要以影像為創作思考的中心,擅長音像演出,互動影像設計,空間裝置。其創作主要是圍繞在對於生活的觀察並透過對於物件的直觀想像,將非日常的畫面帶入日常中。他創作關注的焦點為如何藉由影像跟聲音去強調出現實的身體感與既視感,致力於電腦演算的影像與聲響組合進行演出。 鄭道元,多媒體藝術創作者,他從實驗聲響、影像及裝置等不同媒材探尋自我狀態與存在本質的相對與共存,將一體兩面作為核心概念貫穿於作品中,試圖呈現「全即無,終為始」的哲學意象。他的聲音作品以專輯、混音與共製等形式發表於各國廠牌及平台。近年聚焦發展多聲道聲音作品,於臺灣國立美術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等地發表。

 

◉ 蔡奇宏《封包對撞機》 ◉

這是一個多人在線的互動機制,觀眾透過手機連結到 Web App 後即在演出過程中隨時隨地操作來產生互動與對話關係。介面包含多種可發送與接收封包的屬性元件,如一個按鈕、一句訊息、一段蜂鳴聲及一串似懂非懂的數據包,都將在兩地激烈對撞。

蔡奇宏,從資訊背景跨入新媒體藝術領域,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共同創辦沃手工作藝術團隊,現為 C-LAB 科技媒體實驗平台FUTURE VISION LAB計畫主持人。致力於將類比與數位進行轉譯演算。擅長軟硬體整合、系統設計、演算生成、聲音裝置與燈光裝置等,長期專注以各種技術形式來探索不同媒材之間的可能性。

▲注意事項:有出過程中有強烈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