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 videoTitle $}

講談
聚眾談 | 城市震盪:策展作為方法,形塑城市精神

「策展」與「城市」的互動
聚眾談「策展作為方法,形塑城市精神」於今年7月28日舉行,C-LAB邀請韓國光州雙年展基金會主席金宣廷、日本Ars Electronica文化研究者鷲尾和彦與台北市立美術館資深策展人蕭淑文與忠泰美術館主任黃姍姍,分享各自的經驗中如何以展覽介入城市空間,促使當代社會產生興趣與共鳴。

聚焦年度大展「城市震盪」
島嶼臺灣經歷各個政權的經營,留下可見與不可見的城鎮脈絡,如同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接受不同治理者的形塑,積累出豐富的文化精神,延伸出歷史與科技的聚合。今年C-LAB年度大展「城市震盪」,以「複式」、「污痕」、和「循環」三個概念為策展主題,並舉辦「聚眾談」系列講座,聚焦文化工作對於當代社會的觀察、思考、拆解及再創造。

「複式」試圖提出解答
近年來科技快速發展,生活便利的同時挑戰著你我的底線,人際相處、居住、隱私、道德、法律制度面臨全面性顛覆,沒有人可以逃離遽變,面對不可預知的變化我們該如何回應。「複式」反芻科技與情感之間的關係,以藝術創作爬梳整個城市的發展脈絡,試著提出當代問題的可能解答。

透過聚眾對話,疏理現代的文化、歷史、風俗、地理特質,試圖揉合成穿越時空的語言,我們承接過去的經驗,想像未來生活的無限可能。

時間:2019年7月28日 13:00-18:30
地點:空總當代文化實驗場 CREATORS空間 102共享吧
報名:https://forms.gle/2s5ZbfapFHfiTm197

活動流程:
12 : 30 開放入場
13:00 活動開始
13:05 金宣廷:打開歷史的門讓藝術進入
14:05 鷲尾和彦:我們如何培養城市的創造力?
15:10 對談:金宣廷&鷲尾和彦/與談人:郭昭蘭
16:00 中場休息
16:10 黃姍姍:跨域實踐/城市策展──忠泰基金會的十年歷程
16:55 蕭淑文:關於「城市」的札記
17:45 對談:黃姍姍&蕭淑文/與談人:阮慶岳

*免費參加,請事先報名
*部分場次以英文進行,中文口譯

 

【講者介紹】

金宣廷

現任光州雙年展基金會主席。2018年名列英國《藝術觀察》(Art Review)雜誌排行榜「Power 100」的韓國資深策展人。自1993年到2004年擔任首爾Artsonje藝術中心首席策展人,並於2005年擔任第51屆威尼斯雙年展韓國館國家負責人,擁有豐富在韓國歷史遺址、政治性空間、公眾禁區等特定場域的展覽經驗。

其中“Platform Seoul ” (2006-2010)計畫,以衛星展演的方式,跨越距離,連結首爾各地性質多樣的場館,其中還包含擱置多年、久未使用的舊首爾車站大樓。在2012年至2017年光州雙年展期間,不只深入研究光州城市的民主歷史,更包含光州雙年展本身的歷史。最終將兩者串起連結,藉此於2018光州雙年展中運用部分歷史場域作為展覽場地,甚至是過去禁止民眾進入的場所。最後,將分享發展【真實的非軍事區項目】的經驗,這是一個長時間的當代藝術計畫,致力於關注韓國的邊境議題,並在「平民限制地帶」策劃許多藝術作品與展覽。

金宣廷在首爾、光州和鐵原郡等地的計畫中,領導團隊爬梳不同城市、地域的獨特歷史、故事,並藉由策展試圖回應當地文化狀態與其他特質。

鷲尾和彦

日本博報堂(Hakuhodo Institute of Life and Living)創意製作人,東京大學都市工程學系,創作領域橫跨攝影、文學出版與電影製作,並曾受邀擔任Prix Ars Electronica Jury (2014-2015),並出版 “Branding for empathy”, “Ars Electronica”與攝影作品集“To the Sea”等。此次將以「如何培養城市的創造力」為題,分享長時間觀察Ars Electronica林茲市與藝術節之間的關係,並講述在東京與林茲藝術與科技所(Art & technology institute in Linz, Austria)合作計畫中獲得的重要經驗。

黃姍姍

現任忠泰美術館主任。日本國立東京大學文化資源學研究所博士。曾歷任MOT/ARTS副理、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文化政策與藝術管理研究所專業領域教師、橫濱三年展助理策展人等。專業領域為博物館學、藝術管理,策展方向關注文化認同/歸屬等社會議題。曾於國內外參與展覽策畫及專案統籌,包括《逆旅之域》、《零城》、《HOME 2025:想家計畫》、《代謝派未來都市展》、《D調-文化.距離.藝術介入》、《華.非.華》等展覽。

此次將分享忠泰美術館作為私人美術館如何透過策展行動來進行與城市的對話。在許多展覽計畫中,忠泰美術館延續忠泰基金會自2007年以來,一貫以城市為空間策展,將閒置空間轉化為藝文實驗場所,重新探索台北城市基因、連結自身建築的脈絡,突破界線。這些策展實踐讓藝術不只存在於既定的美術館空間中,而是在城市角落中皆可以發生的美感體驗,成為開啟更多未來想像、思考的觸媒。

蕭淑文

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碩士。臺北市立美術館資深策展人。從2015年起策畫多檔混合形式展演包括《食物箴言:思想與食物》(2015)、《愛麗絲的兔子洞:真實生活可理解與不可被理解的交纏》(2015)、《藍天之下:生活帶來的種種愉快與不安之間》(2016)、《社交場── 關於展覽和表演並進的激進表態》(2017)及《讓我們穿透魔鏡,迎向新世界!》(2018)

2007年在建國啤酒廠,策畫了一檔以「台北」這個城市作為介質的藝術計畫─《城市寓言》。在策展專文中引述耿一偉《隱逸的話語─匍匐於城市之下的文化力量》文章中的一句話:

「臺北不是北京,我們沒有《城南舊事》裡的緩緩流水,我們有的是白先勇《臺北人》中沒落貴族,或是李志蔷的《臺北客》中的異鄉人,我們有眷村、萬華、西門町,每個族群都有各自虛無的方式,在這座城市裡。」

藉此破題,在「虛構」和「真實」之間的邊界,去模塑一個概念城市。這個展覽根植於我們在所處的城市的一種情感連結──在社會流動和生活流動中,張開時間、空間、事件所組合的織網。

此次將分享藝術對一個城市的想像、欲望、記憶、符號、活著與死亡提出它的意識形態觀點:「貼近的」、「疏離的」、「主觀的」、「客觀的」。卡爾維諾,說起組構一個城市的並不是它的物理特質;比如,有幾座高樓、鐵塔或街道、拱廊是什麼模樣?而是空間的量度與過去的事件之間的關係。城市不會訴說它的過去,只是包容著過去,在每個小地方留下了刻痕。只有在這些刻痕的基礎上,任何人才能量繪一個城市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