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 videoTitle $}

創作/研發支持
瘋狂影像工具

本計畫關注數位影像媒材的美學問題 ,試圖透過遊戲引擎探索影像的工具與媒材性問題,並拓展影像媒材的可能性與思考方法。運用「遊戲引擎」開發藝術家自己的影像工具組,實驗影像藝術家的工具與創作方法之間的可能性。

1968年,滑鼠發明人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Douglas Engelbart)在一場著名的發表會上提出了一個問題:知識工作者的工具是否會影像其知識的生產效益?一個拿沾水筆的作者與使用打字機的作者是否會有根本的文體上的差別? 而擁有圖形編輯介面(GUI)的電腦設備是否會改變知識生產方法?50年過去了,這個問題不證自明,電腦各種文字編輯器已經成為我們溝通、書信、與知識的基本載體,複製、貼上 、超連結、搜尋引擎,這些工具概念不只影響我們的知識生產,更進而影響我們的思考本身。

而數位影像的美學思考是否也隨著影像生產工具而改變?

本計畫分為研究與開發兩個部分。在研究計畫中,將溯源並書寫遊戲引擎自90年代以來的影像創作模式──「Machinima」(機造電影),從早年在「雷神之槌」中的機造電影,直至以及當今VRchat、GTA5等遊戲的Role Play直播。在開發階段則參照這些遊戲的影像邏輯建構一套影像生產的工具套件,在這套工具系統中,創作者能夠及時的接受影像的反饋,進而嘗試更為直覺、即興甚至狂暴的影像創作。

CREATORS

李亦凡

藉由雕塑、繪畫與影像投影,李亦凡的作品在空間中組成奇特的敘事體,它破碎、不完整、甚至不做功,躺在那裏,像是一些掙扎後的殘餘。藉由觀測這破敗的殘餘物,觀者窺見藝術家創作過程的迷亂時空:那些敘事慾望的想要與得不到。李亦凡運用科技媒材的光雕投影技術,提供了一種後設的敘事概念,他的創作像是駐足於敘事的門檻上裹足不前的「準備工作」。在這「準備工作」中藝術家與媒材間的嬉戲、搏鬥、相互虐待,直到一方不支倒地,作品在腐敗中的屍體形成,然後,敘事才能默默開始。也因此在李亦凡的作品,看到的不只是敘事的內容,更多的是藝術家創作過程中,生活與媒材與故事之間勾勾迪所產生的曖昧維度,在那裡,時間凝滯,水星逆行,所有從口中迸出的話語都相互沾黏而無法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