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 videoTitle $}

創作/研發支持
海水遇場:島嶼潮濕美學

此計畫探查台北盆地北側與大漢溪沿線的濕地,重新認識濕地如何做為一個海水相遇的場所。1694年,台北大地震造成盆地嚴重下陷,此計畫以此事件為起點,預計進行為期六個月的藝術人類學田野工作,探尋溪湖密佈的台北盆地,如何透過濕地的多物種生命地景,記憶地震留下來的濕地深時間。

計畫將深入台北盆地的潮濕物質性,並與當代生態批評(ecocriticism)、多物種人類學展開對話。此計畫也將包含人類學家謝一誼與吳梓安、郭俞平、陳呈毓等三位臺灣當代藝術家的合作,從圍繞此主題所共同發展出的「潮濕美學」影像、雕塑、與裝置創作。

主視覺創作:吳梓安

CREATORS

2022.04.01(五) 2022.09.30(五)

謝一誼

謝一誼是一位人類學家,她的研究興趣涉及東亞藝術,多物種人類學,新物質論,與都市人類學。她的藝術實踐包括參與帳篷劇團體「台灣海筆子」於東亞各地的行動;2016年於上海紐約大學藝廊策展「離散視覺藝術」(Diaspora Visual Art),並且於2017–2019年間參與了紐約大學Tisch藝術學院之藝術與公共政策學系(Department of Arts and Public Policy)的跨國藝術計畫「關鍵合作」(Critical Collaboration)。近年她的研究關注當代人類學在藝術與生態環境的研究出發,針對「潮濕美學」( aquatic aesthetics)在理論、美學、與歷史分析上,進行田野工作與民族誌書寫。「潮濕美學」也是她目前在陽明交通大學文化研究中心子計畫「亞際共生社會與藝術社會介入:媒體實驗室」之下擔任研究員的主要研究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