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 videoTitle $}

創作/研發支持
南方宇宙生存指南:遊記、未來書寫與殖民地

本計畫運用常見於19到20世紀初西方探險家「發現」殖民地的書寫及科幻類型文本(如《銀河便車指南》廣播劇);融合臺灣與馬來亞殖民時期具代表性的經濟地景、第一人稱書寫(遊記或報導)和「廣播劇」形式的虛構「生存指南」(Field Guide),通過不同成員合作的文獻與圖像研讀、讀書會、實體訪談與語音導覽等方法,並由策展人柯念璞策畫三場國際線上座談,針對研究主題提出對應的生態哲學案例回饋,最終將於CREATORS計畫研究期間,完成各四次(集)的人物訪談與生存指南Podcast的播出。(關鍵字:東南亞、生態殖民、植育場、鴉片、港口、沙盒)

CREATORS

2022.05.02(一) 2022.10.31(一)

鄭文琦、吳其育、柯念璞 w/ 廖卓豪

鄭文琦是數位藝術基金會的《數位荒原》主編及「群島資料庫」的發起人。曾任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2018–2019),文章散見台新藝術基金會「ARTalk」與「ARTouch」等平台。最新計畫是與文化臺灣基金會合作的「Twinning Archipelago:2021『群島資料庫』駐站計畫」。

藝術家吳其育關注技術建構的人類文明世界觀,其物種、事物、環境所遺失與未能建立的連結,並從亞洲地緣的歷史想像中推辨物物之間的依存關係。作品常在國際性機構與影展展出,如廣州時代美術館(2021)、台北當代藝術館(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2020)、上海雙年展(2018)、台北雙年展(2017)、台北TKG+ Project (2017)、首爾EXiS影展(2017)、雅加達Arkipel影展(2016)。作品曾獲得2017年北京國際短片聯展(BISFF)華語競賽單元評審團特別獎。

柯念璞,策展人及研究者,美國紐約紐約ISCP國際藝術工作室駐村策展人,之前任職於高雄市立美術館策劃如《 黑盒—幻魅於形:湯尼・奧斯勒 》(2021) 偕同策展人、《 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 (2019) 高雄展策展團隊、《靈魂的墓穴、神廟、機器與自我》 (2018)等展覽。之前曾擔任東京 Tokyo Wonder Site駐村策展人,策展《旗、越境者と無法地帯 》(2016,東京 Tokyo Wonder Site),相關策展實踐曾發表於荷蘭萊頓國際亞洲學者會議(2019)及香港/深圳建築雙城雙年展(2013)。

此計畫的合作研究者廖卓豪是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國際博士學程助理教授,賓夕法尼亞大學比較文學與文學理論博士,獲臺灣獎助金在國立臺灣大學任訪問學者(2021),哈佛大學馬恆達人文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2018~2019)。他關於華語離散和亞洲冷戰的論述與非虛構書寫散見於 《Critical Asian Studies》、《PRATA Journal》、《The Margins by Asian American Writers’ Workshop》以及《Mekong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