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拳頭。病毒雖無法再傳遞,卻仍有別的東西在流動。
深藏於體內的,不僅是無解的病毒,更有記憶、悲歡,以及那股始終不肯退場的抵抗。這群人繼承的,並非感染本身,而是它所留下的重量;所欲傳遞的,也不是曾經進入血液的東西,而是那些徹底改寫生命的經驗。這股意志延燒的速率或許不及病毒,卻往往抵達得更深刻。它是一道學會說話的傷口、一種感染的藝物、一場無可救藥的浪漫。
——臺灣感染誌 x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無救藥聯盟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愛滋病毒)在全球擴散逾四十年,其傳播軌跡不僅見證了流行病學的發展,也交織出一段段由感染者經驗、社會話語權、污名意識與邊緣化政策構成的歷史網絡。如今,多數國家已將愛滋病毒帶原者納入公共衛生系統追蹤管理,穩定藥物治療成為可行常態,「測不到等於不具傳染力(Undetectable equals Untransmittable, U=U)」成為一句安慰人心的科學與運動口號。它走進許多人的生活,將病毒由「不可見」轉化為「不可傳」,為研究開啟新方向的同時,也為病者帶來希望。學者與病者共同昂首邁向一個充滿光明的未來藍圖,而穩定服藥、達到病毒量測不到的狀態,也成為確診後最核心的醫囑與責任。
感染者不再需要時時思量死亡與傳染他人的風險後果,然而與此同時,卻似乎走入了另一種沉默的開端。當病毒因高濃度抗病毒藥物而無法透過血液傳播,懼異的視線與社會投射卻仍擁有穿透一切的能力,那些來自他者的凝視與價值意識仍會滲入身體,在公衛機制保護傘下,記憶與恐懼依舊需要出口。
在這樣的時代節點上,「無救藥聯盟」的展開並非關於解藥,而是試圖處理那些無處安放的意志與經驗。儘管抗反轉錄病毒藥物與科學知識的普及已使病毒管理在全球邁向穩定,亞太地區的感染者與酷兒群體卻仍深陷於法律、宗教、文化與階級交織的懲罰性結構中。同志關係未被普遍承認、感染者被揭露/懲罰、藥物可及性與公衛資源高度不均,使相關愛滋相關藝文運動與經驗敘事長期處於孤島狀態。在這樣一個跨國移動加劇、社群串連片斷的時代,亞太地區愛滋藝術聯盟的出現,是一次試圖突破區域沉默與孤立感的回應。
本展由社團法人臺灣感染誌協會與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共同主辦,以「無救藥聯盟 Incurable Alliance」為題,期盼藉由聯合展覽的發布,激化跨國藝術運動者間的聯盟與合作。邀集來自臺灣、香港、馬來西亞、南韓、菲律賓與澳洲共十組愛滋陽性藝術家,以 C-LAB 為基地,聯合再現亞太藝術居民所見之愛滋病毒感染語境。藝術家們跨越書寫、繪畫、聲響、錄像、表演、裝置與社群實踐等形式,帶原著病毒,也攜帶著各自所處國族的語言、宗教、文化、經濟與法律規範差異;作品呈現個體如何以藝術生產為載體,轉譯身體與身份之間的拔河,也如何在無法言說的歷史斷層中,重構自我、連結他人。
這是一場冒險性的協作——在彼此雷同的默契中靠近,在相異的傷口中找尋共鳴,共組一處當代愛滋經驗的視覺現場,為跨境行動與藝術實踐的可能性,拋出提案,也留下見證。
展期| 2025.04.26(Sat.) – 2025.06.01(Sun.) 11:00–19:00
地點|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美援大樓展演空間 (106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展覽開幕式記者會| 2025.04.26(Sat.) 14:30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102共享吧
策展團隊|劉仁凱、黃柏堯、陳威圻
參展藝術家|亞當・烏瑪爾Adam UMMAR (Univorso)、編織的貓Andrew CHAN、法蘭奇Franki.C、蔡吉安Gian CRUZ、感染誌、金載原Jaewon KIM、崔璋元Jangwon CHOI、杰羅姆・庫根Jerome KUGAN、劉仁凱、曾智偉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臺灣感染誌協會、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執行單位|C-LAB當代藝術實驗平台
更多展覽及活動資訊|https://hiv-story.org/incurablealli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