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 videoTitle $}

講談
《人事場景》創作歷程對談與分享

活動內容

以團隊成員對談的形式,交流過程中各自的創作經驗與觀點,思考在當代創作中「共同性」與「身體記憶」在肢體、光線與聽覺的可能共生樣貌。

 

講者

田孝慈

田孝慈|臺灣臺南。現居臺北,近年專注於觀察時代、歷史、文化與環境所形塑並建立於人之上的情感,以及其透過身體表述之形式。將編創視為一把鑿子,經常透過創作挖鑿身體蓄積的情緒能量,觀察生命中恐懼與慾望的同時,也尋找生命出口的各種樣態。2008 年起於臺北藝術節、C-LAB聲響藝術節、兩廳院舞蹈秋天微舞作、嘉義新舞風、I-DANCE國際愛跳舞即興節、國藝會新人新視野、周先生下一個編舞計畫、世紀當代舞團驅動城市、嘉義草草戲劇節與美國舞蹈節等平台發表個人創作。近年跨足與不同領域藝術家的合作,包含視覺、服裝、音樂、新媒體、行為藝術等展演合作及國際交流活動,並擔任多齣戲劇作品之表演者與肢體動作設計。

主要編創作品:《步入修羅場》、《SUPER》(與林祐如共創)、《R》(與林祐如共創)、《一些事情的切片 與人相關》、《清醒夢》、《在那些消逝的時間裡》、《Re: 在那些消逝的時間裡》、《洞》、《她們在眼睛角落挖了一個洞》、《  》、《旅人》、《莖》等。

 

王世偉

王世偉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後赴法國鑽研劇場美學,以實務者的角度參與、解讀、分析、研究表演藝術。創作歷程涵蓋實踐與研究,持續探索嶄新形式與當代議題。 2020年,以《群眾》獲得第18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獎」。導演作品如《爭》、《壵》、《虛擬日常》,透過實驗性美學突破形式框架,挑戰當代社會的權力結構。近年來,也積極拓展跨域合作,以戲劇構作的身份深化表演藝術語言的多元可能。

 

高一華

美國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MFA,現專職劇場與展覽燈光設計,致力於劇場、燈光相關之設計與教學。燈光設計作品涵蓋現代戲劇、傳統戲曲、音樂劇、親子兒童劇、舞蹈、音樂會、演唱會等表演藝術類型以及博物館展覽。2013年以周先生與舞者們《重演》獲選World Stage Design燈光設計銀獎;2016年出版專書《At Full:劇場燈光純技術》,於2023年修訂再版。為促進劇場設計交流與研討,2021年正式發起成立《好好做設計聯盟》。

 

▌廖海廷

從擊樂手身份出發的創作者,專注於跨域的聲響呈現。專注於模組合成器、自然聲音取樣及原聲樂器的融合,探索各種發聲可能和聆聽的多樣性。現居台北,噪音印製發起人。

 

時間

2025/11/23(日) 16:00-17:30

 

地點

CREATORS空間 102共享吧

 

活動流程

接續前面攝影講座

15:30 開放入場

16:00 活動開始

16:00 活動結束

 

參加方式

無需報名,免費參加 (FB活動頁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