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於6月7日至8月10日推出年度大展「Sounds of Babel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展覽以「語言」為主題,探索語言做為溝通媒介如何能開展出多樣化的想像及討論。展覽邀請來自包括台灣、亞洲及歐洲等9國共22組藝術家,從語言所象徵的符號、聲音和意涵為起點,由不同的角度探索存在語言背後的權力關係,以及錯綜複雜的認同狀態。
繼「眾聲喧嘩——講述表演集」實驗語言的美學潛能後,做為2025年當代藝術實驗平台年度計畫的第二部曲, C-LAB年度大展試圖挖掘出藏在語言背後的動能和指向作用。這些動能涵蓋不同面向,作品橫跨二戰前後的國族認同建構、創傷經驗、敘事重演、文化詮釋、政治宣傳語言,乃至於當代社會中的族群差異和性別認同。藝術家的創作讓我們看到潛在的文化現象及其形成的背景,以及基於理解和對話的慾望而延伸出來的瑰麗想像。
當巴赫汀(Mikhail BAKHTIN)將「眾聲喧嘩」(heteroglossia)所指涉的紛雜特質視為文化的基本特徵,「複音」(polyphony)也就象徵著社會/文化語言的多樣與多元化現象。異質的聲音和敘事可以如何被聽/看見?在這個一切加速裂解的世界,我們正經歷一段地緣政治、族群意識與文化價值都激烈動盪的轉型期。本展和藝術家試圖放大這些聲音,與觀眾共同置身喧囂之中,尋找對話與交集的可能性。
參展藝術家|辛西亞.馬塞爾(Cinthia MARCELLE)、何彥諺、劉致宏、張恩滿、張紋瑄、陳飛豪、加藤翼(Tsubasa KATO)、阮純詩(NGUYEN Trinh Thi)、安利・沙拉(Anri SALA)、李傑、黃麗音、辛西亞.馬塞爾 ✕ 提亞哥.馬塔.馬沙杜(Cinthia MARCELLE ✕ Tiago Mata MACHADO)、陳庭榕、何兆南、Candy Bird、區秀詒、林羿綺、曾建穎、鄭恩瑛 ✕ KIRARA(siren eun young jung ✕ KIRARA)、范揚宗、呂浩元、米尼亞・碧亞比亞尼(Minia BIABIANY)
策展人|莊偉慈
製作統籌|陳志芳
執行製作|黃羿瑄、朱家陵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執行單位|C-LAB當代藝術實驗平台
館際協力|忠泰美術館
器材贊助|C-LAB未來視覺實驗室、捷越音響有限公司、鄒匯音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特別感謝|也趣藝廊、亞紀畫廊、Meyer Sound、安卓藝術、奧圖碼、赤粒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