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即時新聞
闖入妖氣都市,開拓臺灣妖怪文化創作新視野
2019.07.16(二)

置身於這座魔幻鯤島的我們,自幼聽聞各種鬼怪妖精故事與傳說,或從各種大眾文化中窺視身影,但卻始終無法一探究竟。由國立臺灣文學館與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首次共同製作,從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的奇幻光譜中,結合文學、藝術、動漫插畫等元素,推出「妖氣都市−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特展」,帶著各路臺灣妖怪移師臺北,打造屬於臺灣的百年孤寂魔幻場域,即日起至9月15日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展出。

文化部政務次長彭俊亨蒞臨於今(10)日舉行的記者會,並表示很高興看到國立臺灣文學館與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首次攜手合作臺灣文學與當代藝術的跨界展演。期待現今跨領域鬼怪創作蓬勃發展之際,能面向未來,連繫古今,從中找回在地的俗民文化,讓臺灣成為一座真正有「故事」的島嶼。

接續臺文館2018年「魔幻鯤島.妖鬼奇譚」特展,本次特展由龔卓軍、羅傳樵與王嘉玲聯手策展,在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與文化科技發展聯盟的協助下,以四位文學家的文本為依據,集結八組當代藝術家與建築團隊、六組圖像插畫藝術家、六組聲音及劇場藝術家,及六組VR/AR電影動畫遊戲團隊等,總計共三十四組多元創作,運用文化實驗場原空軍總部圖書館,讓觀眾在兩層樓場域裡展開尋妖之旅。臺文館館長蘇碩斌表示,希望延續去年特展之文學內容與精神,本次與C-LAB合作聯合製作更融入當代藝術能量。蘇碩斌也強調,藝術創作不脫離文學,希望大家持續關注文學創作。

從日治時期的許丙丁《小封神》、佐藤春夫的〈女誡扇綺譚〉開始,一直到反覆勾勒妖氣流變的百年大眾文化創作,幻化出一個另類多樣的世界。從小說家巴代的《巫旅》、或是甘耀明的《殺鬼》,再次以本土鬼怪文學為基底,引領觀眾從都市論的角度來閱讀妖異。除了從文學時間展開外,結合國網中心採用iFlyover 3D飛越臺灣地理,勾勒史無前例的空中流動台妖地域。同時也網羅台灣跨世代視覺創作者,如柘榴君、張季雅、妙工俊陽、佈景繪畫師陳冠良、漫畫家AKRU、妖怪桌遊角斯角斯等,透過各種不同筆觸與風格的創作,讓神話及妖怪身影躍然於眼前。

展場還特別搭建經典創新場景,穿越水霧中窺見吊掛課桌椅的水鬼學校,沒有任何妖怪身影仍能感受弔詭氛圍。二樓環景互動的妖市蜃樓,呼應觀眾行走動線逐一打開城市窗景,體會人與妖怪的眾生共存。除此之外邀請藝術家許自貴系列作品、侯俊明的〈搜神記〉,以及展場外部涂維政於的仿擬巨人與巨獸考古遺跡。策展團隊試圖建立足以讓文學、民俗與當代文化等的各種妖鬼魍魎,得以著陸發聲的妖氣之所,藉由批判性妖怪學角度,還原臺灣妖怪的繽紛面貌。

策展人龔卓軍也提出台灣的原創IP團隊之創作,為本次文化共創合製模式四大亮點。首先是以巴代小說《巫旅》為原型,並由李凌子、肯特動畫與國網中心創作的〈巫聲〉與〈巫行〉。第二為原金國際製作的360度環景互動投影〈妖市蜃樓〉,第三是羊王創映所製之AR立體書〈印象中的角落〉,最後則是資策會與其輔導的公司共同為展覽做高解析度VR虛擬導覽模型。

C-LAB執行長賴香伶表示,我們要做文化實驗良好示範,妖氣都市將文學創作、當代藝術、民間傳說等跨界結合,希冀各界未來可以透過這文化實驗的平台一起創作。

展覽期間同時舉辦系列活動,7月14日開幕表演特邀人間國寶楊秀卿與微笑唸歌團精彩演出。廣受歡迎的妖怪學院系列講座持續發聲,空總55放映所於7月20、21日舉辦妖魔大亂鬥經典鬼怪影展,另於8月1日及30日於園區內策辦巨妖大遊行。歡迎各界在跨越中元普渡節氣中,踏入空總感受臺灣妖怪生猛氣息,重啟俗民社會內在喧囂、奔騰騷動的千年妖氣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