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 videoTitle $}

講談
虛幻生命:混種、轉殖與創生 線上計畫—思潮上線虛擬系列論壇

(總是)與病毒共存(一如往常)的當下 

時間: 2020.06.23(二)19:30-21:00
主講人:林沛瑩
主持人:邱誌勇

直播連結:https://youtu.be/bjfOOKa4Tw0

講題簡介

人與病毒共存是從人類開始成為人類時就有的古老故事,而我們時常遺忘病毒與我們的親密關係。本次座談會將三件共一系列的病毒作品作為出發,討論從2011年這十年以來以病毒為主題所觀察到的時代變化、創作過程中以藝術角度在科學論文海中游泳直到產出作品的過程、科學藝術中無法處理無法直接物質化的主題的挑戰,以及作品不小心在有生之年變成真實世界並在眼前展開中所有的體悟。

主講人簡介

林沛瑩,台灣藝術家與設計師,現居荷蘭安荷芬。主要創作方向為透過藝術方法探索科學與人類社會結合的各種可能性,尋找讓大眾討論建構不同文化與個人觀點元素的基底。最近的研究主題為玩弄可見/不可見、有生命/無生命之間的界線,並尋找探索這個界限的工具與方法。曾得到Ars Electronica 2015年Hybrid Arts類別榮譽提名、2016年BioArt and Design Award、2015年Core 77設計獎Speculative Concepts專業組第二名,並曾於CERN駐村。作品《植物性顧問公司》為斯洛維尼亞建築與設計博物館永久收藏。

主持人簡介

邱誌勇,現為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科技藝術學士班教授,藝術中心主任,同時為策展人、藝評家與攝影藝術家。 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大學跨科際藝術系博士,雙主修視覺藝術與電影,副修美學。學術專長為新媒體藝術美學、科技文化研究與當代藝術評論,以及影視理論與批評。


 

保羅.凡諾斯:反還原主義

時間:2020.06.30(二)20:30-22:00
主講人:保羅.凡諾斯(Paul VANOUSE)
主持人:曹存慧

直播連結:https://youtu.be/ENoonBSuKzc

❖ 此論壇將以英語進行

講題簡介

保羅.凡諾斯(Paul VANOUSE)透過生物媒體藝術實踐企圖挑戰實的脱氧核醣核酸(DNA)以及基因身份所代表的文化權威,並且由具代表性的口號體現其概念,包括「你是你的DNA」、「DNA是命運的主宰」。這些反還原主義的口號可回溯於歷史上的歧視性與殖民行為。凡諾斯時常在作品中應用真實的DNA分子,將DNA視為藝術表現媒材以及調查的對象。在其早期的作品《Relative Velocity Inscription Device》(相對速度刻印裝置,2002),他從自己跨種族家庭成員身上所取得的DNA進行膚色基因的競賽,透過既詩意又諷刺的方式探討「基因適應度」(genetic fitness)這個概念。近期的創作《Labor》(勞力,2017)延伸了其早期關於基因身份的探究評論,應用人類皮膚上的活體細菌株,觀察細菌這類的非人類生物對於人的嗅覺識別的影響。事實也證明,微生物叢對於人類幾乎所有的身體功能(包括消化與認知等各種功能)的重要性,削弱了在2000年代初期對於DNA的無所不能的簡化放大。

凡諾斯是位專研生物媒體超過二十年的藝術家與教授,他將在這次的演說中分享他豐富的生命科學與藝術的跨領域創作。他同時也在過去五年擔任位於美國水牛城的Coalesce生物藝術中心的創辦總監,此中心所舉辦的活動包括藝術家駐村計畫、研究生和教師研究、跨領域大學課程、社區工作坊與論壇,致力於生命科學工具的動手實務應用的推廣。Coalesce生物藝術中心於2015成立,是美國水牛城大學「Genome, Environment and Microbiome Community of Excellence」(基因體、環境和微生物叢卓越計畫)中的關鍵部門之一。

主講人簡介

藝術家保羅.凡諾斯於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取得藝術碩士學位,目前是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的教授,同時也是Coalesce生物藝術中心的總監。透過跨領域的方式以及自認是業餘性的熱忱進行藝術實踐,作品在美國各地展出,並且曾巡迴展覽於全球超過25個國家。曾於以下場館與機構舉辦個展:美國水牛城Burchfield-Penny藝廊(2019)、美國費城Esther Klein藝廊(2016)、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Beall中心(2013)、德國慕尼黑Muffathalle 藝術中心(2012)、德國柏林Schering基金會(2011)、斯洛維尼亞盧比安納Kapelica藝廊(2011)。另外也在以下場館參與展覽: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亞波利斯沃克藝術中心、紐約新美術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國立美術館、德國柏林世界文化之家、德國藝術與媒體中心(ZKM),以及美國水牛城歐布萊特-諾克斯美術館。作品出現於各大雜誌期刊評論,包括《Art Journal》、《ARTnews》、《Art Papers》、《Flash Art》、《Leonardo》、《New Art Examiner》、《Afterimage》與《紐約時報》。近期的創作《Labor》(勞力)於2019年獲頒奧地利國際電子藝術競賽金尼卡獎。

主持人簡介

曹存慧,創作團體遠房親戚實驗室成員,群島社群成員,生物工程師。自澳洲昆士蘭理工大學熱帶作物研究群組(現納入未來環境研究所)博士畢業後,於2009年至2018年間,先後在中研院農生中心,台大資工所與生化所、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與基因醫學部等處,從事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學、次世代定序與轉錄體學的科學研究。近年藝術作品「憂生學」、「有我在™」、「血電廠」、「療刺」、「愛@窒息」中,使用生物科技、(類)醫療行為、活體材料等,討論科學局限以及感知的可曲變性。


 

八分飽:透過縮減邁向富足

時間:2020.07.05(日)19:30-21:00
主講人:阿恩.亨德里克斯(Arne HENDRIKS)
與談人:林映彤
主持人:宮保睿

直播連結:https://youtu.be/4oGXbcAaD7s

❖ 此論壇將以英語進行

講題簡介

荷蘭藝術家與藝術研究者阿恩.亨德里克斯(Arne HENDRIKS)與許多人一樣對於「增長、發展」這件事非常關心,不過當大部分的人都把重點放在增長的未來與前景,亨德里克斯則是對於另類的增長發展較感興趣,甚至是對於「縮減」更為關心,目的在於證實「縮減」才是增長的最快捷徑。在這次的演說中,亨德里克斯將試著回答以下幾個問題:人類將如何克服對於增長的固執?要如何才能培養出對於縮小的慾望?為了改善與環境之間的平衡,智人需要面對與處理哪些精神和身體層面的挑戰?我們能從加拉巴戈海鬣蜥以及在瓜地馬拉阿爾莫隆加鎮產出的巨型紅蘿蔔這些案例上學到些什麼?荷蘭的男性與孔雀之間有哪些相似之處?癌症的特徵將如何引導我們邁向另類經濟體系?英國搖滾樂明星洛.史都華(Rod STEWART)又跟第一次農業革命有什麼關係?這場演說將帶領觀眾從斯德哥爾摩出發,前往位於剛果的伊圖里雨林,從沖繩到里約的科帕卡巴納海灘,以及從厄瓜多爾前往印尼。在演說開始之前藝術家希望能夠提出一個要求,那就是請大家先把你心裡任何的懷疑先放下。

主講人簡介

阿恩.亨德里克斯是位藝術家、研究者以及策展人,目前居住與工作於阿姆斯特丹。有人認為他是位激進的生態學家,也是一位對於不確定的事物有著狂熱的魔法師,以及一位基本的人類行動主義者,對於定義人類與地球之間的關係的文化價值邊界進行探究,認為對於生態的理解必須融入更多激進的新思想與實踐方式。近期的計畫包括《The Incredible Shrinking Man》(超神奇縮小人),一個持續進行中的關於調查縮小人類身體的的計畫、《8 Billion City》(80億城市),一個可以納入全球人口的單一城市、《Fatberg》,一座位於阿姆斯特丹水岸,由脂肪所建構的島嶼,以及《Growth》(增長),針對人類對於某些事物的積累與發展的狂熱癡迷的探究。亨德里克斯曾於以下幾個機構參與駐村計畫:荷蘭烏得勒支幹細胞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Hubrecht Institute)、荷蘭高等研究院(KNAW),以及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目前是荷蘭瓦罕寧恩大學的駐村藝術家。

與談人簡介

林映彤,國立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德國古騰堡大學(Johannes Gutenberg University Mainz)哲學博士。專長領域為心智哲學、意識研究與神經倫理學。當前的研究重點為自我意識,透過檢視記憶與想像中的自我經驗,探討自我意識變異的多樣性,以及多重觀點經驗的可能性,藉此回應自我意識的組構與經驗的統合之哲學問題。其他研究包括透過心智哲學探討受苦經驗,發展能夠用於橋接認知神經科學、臨床醫學、社會科學等領域之觀點。神經科技與認知增強的神經倫理學問題亦為其研究範圍。

主持人簡介

宮保睿為推測設計師、藝術家與策展人,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設計互動系碩士畢業,曾獲臺南新藝獎。作品涵蓋大型裝置、文字影像、概念性物件甚至是展覽,試圖營造一個可供想像及探索的情境,並曾於安特衛普MAS博物館、漢堡藝術與工藝博物館、台灣設計館、伊日藝術、台北數位藝術中心、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洛杉磯南加州大學5D學院、帕羅奧圖未來美術館、光州亞洲文化殿堂,以及英國倫敦、中國廣州等地參展。他認為設計是一種研究方法與思考工具,探索各種可能性,且批判過去與現在,推想未來。


 

X.zip — 《煉人》實驗室表演

時間:2020.07.16(四)19:30-21:00
演出團隊:X. zip
主持人:曹存慧
講評人:黃大旺

直播連結:https://youtu.be/lW2bpdAOgDQ

作品連結:https://youtu.be/Ss4kfYz9nOY

作品簡介

綜觀歷史洪流,何蒙庫魯茲和科學怪人的狂想,全始於人類對人工靈魂的執著。人們總是燃盡燎原的慾火,來回筆畫實驗著生命的劑量,極力在虛無中索取靈魂的本質。以製造「人工生命」為命題,再現人類對於生命體的好奇與慾望。在充滿科學幻想的實驗中,交合成一場靈魂與人體的聲響劇場表演。被蹂躪的數據,科學家口中的禁忌儀式,實驗室門口瀰漫無邊的低頻震盪。疾首地…朝失序墮落。

演出團隊簡介

Cool and Bang的X. zip由實驗實驗性實作勇者組成的聲音表演團隊,起源於訴求多元跨領域大數據5G區塊鏈機器學習創新領導的清華大學藝術學院,致力於承襲校方宗旨、追尋當代時尚潮流、在文化尚未成型的環境中創造文化。成員背景橫跨眉眼縱向維度分離大師亦或鑽研單眼鬥雞究極武功高手壞份子沙漠美食生態系學者與黑洞色彩學神秘學家以及獨步領先全球口罩佩戴師,偶爾分開或偶爾一起澆灌創作。解壓縮後,可知目前成員包括elim.wav、Nudimal.fbx、an.xz、DSimbaU.wav、Baba.png、以及shiro.??? 等。

講評人簡介

黃大旺,出生於1975年,居住和工作於台北。先天性表演者。在網際網路開始於台灣興盛時,以「㊣黑暗校園民歌之狼」暱稱混跡於網路留言板。2001年自主發行《宅錄十年選集》,2002年與Cold Burn樂團合作,在「聖界」翻唱濁水溪公社代表作,是為第一次公開表演。同年起以多個計畫名義在台北、台中、高雄演出。2004至2010年旅日期間,與日本與其他國家多位樂手、樂團合作。返台後以即興演奏與日文翻譯為活動重心。2011年與張又升、陳藝堂等人組成環境即興與聲音採集團體「民国百年」,獲2012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聲音藝術類榮譽獎。2012至2014年間參與林婉玉導演紀錄片《台北抽搐》的拍攝,獲2015年台北電影獎評審團特別獎。曾於香港、澳門、新加坡、東京、大阪、柏林、林茲、紐約等地開唱,參與多檔聯展,翻譯多本日文書,於平面媒體發表評論及隨筆,並演出多部學生短片。


 

訊息戰的未來模型

時間:2020.07.22(三)19:30-21:00
主講人:賴火旺
與談人:王柏偉

直播連結:https://youtu.be/D228QD6pzuM

講題簡介

當民主政體都在「傳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事件是由中國軍方釋出或從實驗室「逃逸」,或中國共產黨為了紓困馬爾薩斯危機,而到處充滿「死一點人口沒關係」的論調時、中國內部卻流行「SARS 是美國專門針對中國的生物戰,是種族滅絕計劃」的說法。經濟學家Robert Shiller曾試圖在經濟與金融分析中加入一個新的重要變量,也就是「敘事」。有事件就會有敘事。敘事推波助瀾,讓事件升級,有時向意外的方向發展,甚至反轉;有時候讓事件演變成傳播事件,敘事成為事件本身。隨著事件的不確定性弱化,敘事也逐步平息。這個過程,類似傳染病的傳播。傳播的動力取決於超級傳播者的加入。而社交媒體時代,國家傳播機器卻成為頂級傳播者,其次是重要的機構媒體、再次是意見領袖,基礎是參與者的人數與活躍度。事件的性質本身,最終決定了傳播的「病毒性」。

主講人簡介

賴火旺——空中自體動力宣言( 發言人)。關注,科技、藝術、新媒體、文化現象與神秘動物學。

與談人簡介

王柏偉,藝評人。主要研究領域為媒介理論、當代藝術史、文化與藝術社會學、藝術/科學/科技(AST)。與人合譯有Niklas Luhmann所著《愛情作為激情:論親密性的符碼化》(台北:五南)。現為數位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曾任北美館助理研究員。


 

病毒、防疫與生命政治:尋求一種新的批判思維

時間:2020.07.24(五)19:30-21:00
主講人:黃涵榆
主持人:孫松榮

直播連結:https://youtu.be/GMqAudYs7vQ

講題簡介

武漢肺炎(或稱新冠肺炎)在全球擴散的過程中,各國政府採取包括出入境管制、封城、隔離、禁止大型活動、停課或線上教學等因應措施。在此同時,包括紀傑克(Slavoj Žižek)、阿岡本(Giorgio Agamben)、南希(Jean-Luc Nancy)等當代西方左派哲學家均發言警示全球性的防疫措施,將無限擴張政府緊急狀態的權限,限縮甚至迫害基本人權,強化邊界、人種與社會階級的區分,諸如此類。在本論壇裡,講者除了將檢視這些左派的批判言論,還將更深入從病毒與防疫措剖析生命政治的本質。講者也將藉由台灣本身的經驗,探究防疫的緊急措施再多大的程度上讓「例外狀態常態化」,以及如何在緊急命令、基本人權與民主體制之間求取平衡。最後,講者也將討論如何面對與反思「後武漢肺炎」的全球局勢、醫療體系、社交互動與知識傳播。

主講人簡介

黃涵榆,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台灣人文學社常務監事、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協會(Phedo)理事,曾任台灣人文學社理事長、Concentric: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主編,研究興趣包含附魔、後人類、生命政治、精神分析、恐怖文學等。近期出版包括《跨界思考》(臺北,南方家園,2017年8月)與《附魔、疾病、不死生命》(臺北,書林出版社,2017年12月),目前正在進行暗黑生態論與黑金屬的研究與撰寫計畫。

主持人簡介

孫松榮,法國巴黎第十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電影學博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兼電影創作學系代理系主任。曾任《藝術觀點ACT》雜誌主編與召集人、臺新藝術獎觀察人、「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不只是歷史文件:港臺錄像對話1980-90s」、「啓視錄:臺灣錄像藝術創世紀」、第八屆臺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紀錄之蝕:影像跨界的交會」策展人等。主要研究領域為現當代華語電影美學研究、電影與當代藝術,及當代法國電影理論與美學等。著有《入鏡丨出境:蔡明亮的影像藝術與跨界實踐》(2014)等。

 

❖此系列活動為線上論壇,將於C-LAB粉絲專頁以直播方式進行
❖主辦單位保有因應疫情狀況調整與變更活動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