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 videoTitle $}

講談
回聲像-動態影像論壇 Vol. 2
「現場電影」—以音像形式作為感官研究與實驗方法(如何實驗?)

講者|吳梓安、鄭先喻、邱智群、Jamie Wyld
主持|王文琪、洪韵婷(ASC團隊)
遠端參與|蔡家榛(計畫觀察人)
*本活動英文講談部分,安排逐步口譯
活動連結│https://goo.gl/rD8yG1

「回聲像」第二波:反映「時代-當下」的所有精神事件——「現場電影」

在科學、藝術和技術急速聚集一起生成、傳播新信息的概念下,「現場電影」是一個針對聲音與影像的雙軸線生產,在音、像並置下產生互動流變,音、像兩者由此在實況時間中產生交織的能動,以致觀者的意識集中作用於「感官知覺」的實驗與重新定義。同時,也意味著實驗性的敘事手法,在當下應用於現場表演,實現聲音和影像即時同步創作,擴延傳統敘事,讓攝影機的主觀再現,被擴展成一個更他方的概念。

「回聲像」第二波活動,著眼結合動態影像與現場表演的音像創作形式,探索所有可被稱為「現場電影」(Live Cinema)的趨勢:吳梓安將分享來自擴延電影脈絡的現場電影表演、鄭先喻以自身數位創作為底蘊,探討即時性影像生成、邱智群(VJ 邱群)解說音像結合的即興拼貼與感官互動,以及英國動態影像獨立機構Videoclub總監Jamie Wyld擔任客座與談人,以觀景窗(Viewfinder)為題,講說英國與東亞動態影像展演現況及未來,連結本次與下一波「回聲像」的主題。

12月1日,邀請四位講者與聽眾,打破媒體與文本內容之間的界限、影像的即興操縱,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技術來創建最終目的——反映「時代-當下」的所有精神事件——如何實驗?!

 

講者介紹:

吳梓安(藝術家、實驗影像工作者)
從事實驗電影的創作。對他而言,實驗電影並非類型框架,而是不斷流變,並在機制與機械內外間互滲的遊牧狀態。而在多數的作品中,他習慣以拼貼揉雜各種異質的影像、聲音與文本為方法,試圖質問敘事與自我的建構。近年作品以Super 8和16mm膠卷的手工技法與實驗為主軸,並從中摸索類比與數位影像生產技術的交界與新的可能性。

鄭先喻(藝術家、數位藝術創作者、軟體與機械開發人員)
創作以電子裝置、軟體、生物能源實驗裝置為主,內容多在探 討人類行為、情感、軟體與機械之間的關係,試圖以詼諧的方 式去賦予作品某種生命象徵或是存在意義,藉此隱喻自身對於 周遭環境的體會。其目前專注於生物電子學相關研究、自由能源以及智能聲響、創作工具軟硬體的開發與創作。

邱智群(Audiovisual、三牲獻藝、映像作家)
影像創作者,活躍於派對、樂團場景與三牲獻藝的VJ,作品主要是在平面設計與動態影像的關係連結,熱衷研究傳統類比影像、數位影像、立體裝置的交錯創作。

Jamie Wyld (動態影像推動者、策展人)
2005年與Laura Mousavi-Zadeh, Ben Rivers共同建立英國動態影像獨立機構Videoclub,現為機構總監與策展人,意圖以支援藝術家,長期關注英國與東亞動態影像生態,透過展演新藝術家電影、錄像和各類影像形式創作給觀眾,增強公眾參與,並創造讓影像與當代藝術一樣的評論機會。

關於「回聲像」:

回顧過去台灣動態影像的歷史經驗為初衷,討論數位語境下的動態影像和現場電影為主題的音像表演創作現狀、為未來提出值得參照的觀點,透過三場論壇、三場放映與一場表演新作,讓大家共同參與產生對話,「回」是我們朝向歷史的迴向,也是理解眾聲喧嘩後,激盪交流的回音,共同描繪關乎影像空間與聲音媒介未來的共同想像。

指導單位 | 文化部
策劃單位 |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執行單位 | ASC (The Art Shelter and Cine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