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師:李尚仁
回應人:郭昭蘭(藝評人與策展人)
聽診器是現代醫師身份的象徵。法國哲學家傅科(Michel Foucault)在《臨床醫學的誕生》有如下的描述:「聽診器……將種種深層不可見的事件沿著半觸覺、半聽覺之軸傳送出去」兩百年來,醫師藉由這個簡單的工具來偵測病人身體內不可見也無法清楚訴說的變化。針對聽診器發明人雷恩涅克(René Laennec, 1781-1826)的病理解剖學思想,傅科有如下的評論:「在垂直的向度上,由諸症狀之表面至組織表面:在深度上,由外顯表現切進諸被隱藏的事物」。西方醫學長久以來是以體液的平衡以及身體與外在環境的和諧來理解健康與疾病。法國大革命之來促使西方醫學出現巨大變革,醫院、病理解剖以及身體檢查診視興起,西方醫學對身體與疾病有了不同的感知。本次演講將討論此一巨大轉變所帶來對身體觀、生命觀與死亡概念的改變。*參考文本:《臨床醫學的誕生》(時報文化出版)
免費線上報名 | https://thecube-e72626.kktix.cc/events/oldtech-may
講者簡歷 |
李尚仁
李尚仁在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科學史、科技史與醫學史中心取得博士學位,並於倫敦衛康醫學史研究所(Wellcome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從事博士後研究,現職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李尚仁的研究領域是現代西方科學史與醫學史,尤其是十九世紀的醫學與生命科學,主要研究興趣是帝國與現代西方醫學的關係,這裡的「帝國」指涉的既是十九世紀全盛的大英帝國,也是即將崩解的中華天朝帝國。已出版的主要研究主題是曾經擔任大清海關醫官,日後返英創立倫敦熱帶醫學校而有「熱帶醫學之父」之稱的萬巴德 (Patrick Manson, 1844-1922)的研究事業,著有《帝國的醫師》(允晨),翻譯有《老科技的全球史》、《柯倫醫師吐真言》(左岸)。
郭昭蘭
策展人與藝評人,目前生活和工作於台灣台北,現任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副教授,主要教授20世紀後的視覺藝術、當代藝術與策展實踐。2006年郭昭蘭取得西洋藝術史博士,主要研究美國評論如何透過詮釋羅森柏格(Robert Rauschenberg)與美國新達達藝術,以建構其反現代主義版本的後現代藝術理論。2006年起郭昭蘭開始以策展形式發表,主要關注聲音藝術、影像與視覺文化相關的文化實踐。近期研究興趣包括展覽如何發明歷史、創造知識、及其啓動衝突形勢中的協商動能。她策畫過的展覽包括:《健忘症與馬勒維奇的藥房,2016》、《聲音製圖學,2016》、《2015EX!T台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居所與他方》等。譯作有葛羅伊斯(Boris Groys)的《藝術力》(Art Power)。
***
本講座為2019年C-LAB與立方計劃空間持續合作之共學講座——「學實學校」(Praxis School)系列之一,延續並拓展2018年的中心題旨「現代生活與技術史」,今年主題聚焦於「醫療/療癒」的觀念、實踐和信仰方式,進而探討包括疾病與健康、髒污與潔淨等文化概念,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及內在的生命經驗,並進一步反思我們的社會狀態與生活如何受其相關技術及概念所形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