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即時新聞
「X+3=1:影像的削去法」新聞稿
2018.09.25(二)

高達新片《影像之書》壓軸放映《食人錄》、《潰爛 癒合 掩藏》、《祝好運》等13部電影在台灣首播播映包括阿巴斯、阿比查邦、陳界仁、趙德胤等導演作品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自8月18日正式啟動之後,已經推出首波展演活動「時間另類指南」展覽與「夏日青年藝術節―玩聚場」。9月29日,由王派彰老師策畫的影展「X+3=1:影像的削去法」正式揭幕。此次影展由臺灣文化實驗場與公共電視聯合主辦,本次影展最受矚目的,即是法國導演高達(Jean-Luc Godard)的新片「影像之書」將在臺灣首映;除此之外,包括《食人錄》、《祝好運》與《潰爛 癒合 掩藏》共13部電影,也是首次在台灣播映。

策展人王派彰指出,影展的構想來自高達所說的一句話,而且,當中的每一部片都是指向這句話。今年五月,高達在《影像之書》的坎城首映記者會上說,他過去曾說過,電影並不像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等人認為的那樣「一定需要有一個故事,而且得有故事的開場、中場和結局」。他認為沒有人能規定我們得怎麼敘述故事。他說:「當我們要製造一幅影像時,無論是過去、現在或未來,為了能夠找到第三幅,也就是即將開始會是真正的影像或聲音的那一幅,就一定得『消去』另外兩幅。所以,X + 3 = 1,這就是電影的鑰匙。」

高達認為,觀眾不能將「看不看得懂」當成是評斷一部作品優劣的標準,更何況面對一件視覺藝術作品時,光「看」是不夠的;若X + 3 = 1,那X就是等於 ﹣2,藝術家汲汲營營地就是要去創造這個「﹣2」,而且虛位以待觀眾到來。觀眾則需要不斷地去填補這個永遠填補不完的 ﹣2(因為它是X),況且最後他只會得到1,而且還是個永遠不確定的1。而以高達這個獨特的方程式為精神,也構成了本次影展的選片指標。

本次播出的電影無論從導演到影片內容均是一時之選,20部電影中共有13部是台灣首映,除了高達的《影像之書》備受期待,其他精選片單包括來自真實社會事件、主角(佐川一政)本身就充滿爭議的《食人錄》(2017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評審團特別獎);由洪子健執導,參加2018釜山影展「超廣角」單元的電影《潰爛 癒合 掩藏》;曾於2017年於德國文件展展出、由Ben Russell執導的《祝好運》(2017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實驗電影);Bill Morrison執導的《道森市:冰封時光》(2017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Albert Serra執導的《路易十四》(2018馬賽紀錄片影展國際競賽首獎),以及藝術家蘇育賢所拍攝的《工寮》。

除上述電影外,另有包括阿巴斯的《五》、阿比查邦的《正午顯影》、陳界仁的《殘響世界》、趙德胤的《十四顆蘋果》與黃信堯的《雲之國》,也都在本次影展的片單行列中。而《十四顆蘋果》的男主角王興洪也將特地飛來台灣,參加映後座談。

策展人王派彰表示,影展中的導演大多曾是錄影或裝置藝術的藝術家;或者是相反,他們先是電影導演後來轉進裝置藝術的領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電影的語言本身的特性有著強烈的敏感性。對他們來說,怎麼說一個故事永遠比故事本身重要。他們不把電影當成是對著觀眾說故事的工具,而是一個怎麼讓觀眾發現自己場域的過程。

做為文化實驗場的第一檔影展,希望它多少有助益於回答大多數人心中的疑問:「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裡的「實驗」,到底是要實驗些什麼?在藝術裡,實驗的目的是要跟群眾一起看清楚,藝術正處在一個不斷迴旋的泥沼裡,我們該把它帶往未知的方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