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 videoTitle $}

講談
回聲像—動態影像論壇 Vol. 1 什麼是動態影像?

「回聲像」第一波——什麼是動態影像?

這個基本問題不僅僅是討論跨學科的實踐,也廣泛地在電影史和美術史的底蘊背景下,開啟了開放性的爭論。作為回聲像計畫的第一場座談,我們邀請長期關注動態影像的周育齡分享策展經驗、新生代藝術家吳其育和許哲瑜來聊一聊自身對動態影像的創作模型,藉由談話討論,一起探討數位科技快速變動下,影像之於人類意識與感官的意義,期待透過梳理,逐漸找到屬於我們的當代影像觀點。

免費參加,場地空間有限,請填寫報名表單

講者|周郁齡、吳其育、許哲瑜、ASC團隊(洪韵婷、王文琪)
遠端參與|蔡家榛(計畫觀察人)

與談人介紹:

周郁齡,策展人,現任國立臺灣美術館助理研究員。2008年到英國之後開啟了動態影像影癡之路。自此便執念似地想把自己丟在影像流動的世界裡,2015年在英國倫敦策劃高重黎個展「持放映機的人」,逐漸地把重心轉移到動態影像與媒體理論的策展跟書寫。近期參與策劃展覽:2018「野根莖─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

吳其育,藝術家,作品的基本關懷在於找尋如何在被技術-資本主義摧毀的廢墟中重建人、事物、動物與世界連結的方式。其創作主要以動態影像為主,透過口述歷史與傳說的紀錄進行文本的再製,在逝去的記憶中尋找當代敘事的語言型態,同時也進行裝置、影像裝置與表演等不同類型的合作計畫。國際參展經歷豐富,2016年獲選參展香港巴塞爾光映現場展區;2014年駐村荷蘭皇家藝術村、參展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2010參展Tokyo Wander Site Hongo Trans-Plex。作品獲高雄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

許哲瑜,藝術家,作品起先以動畫作為主要媒材,使用影像與裝置展示出媒體與記憶間的關係,許哲瑜不僅是想處理影像中的歷史事件,使觀者能夠追朔其因,更是建立了視覺化的私人記憶結構與群體的記憶結構。繼「麥克風試音—許哲瑜個展」(2015)獲得2016年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後,影像作品《重新破裂》更入選2018鹿特丹國際影展短片單元(Bright Future Short)。

洪韵婷,藝術家,現任教於台南長榮大學美術系,亦為tamtamART負責人、滲透影音媒體藝術節召集人。近年展覽經歷有2016高雄弔詭畫廊「度」、2015新竹藝術8空間「單程票」;2018寶藏巖光節「又在這裡,又在那裡」、德國萊比錫WERKSCHAUHALLE之「f(r)iction in between [虛構]之間」,並於今年與俄羅斯莫斯科CCI Fabrika策劃「數據控」台灣數位藝術展。

王文琪,「回聲像」計畫主持人、策展人,關注音像與動態影像,,嘗試以多元媒介探索數位語境狀態裡的身分、時間與記憶間的裂縫,拓展個人、政治與集體意識相關之社會性文本探討。近期策劃展覽包括2016&2017滲透影音藝術節、2016韓國光州亞洲藝術空間網絡展、2016日本東京跨領域藝術節、2017韓國EXiS 實驗影展亞洲論壇單元、2017「數位間歇」英國巡迴計畫、2018俄國斯莫斯科-「數據控」台灣數位藝術展、2018德國漢諾威美術館「數位挾制-垂直電影院單元」。

關於「回聲像」:

回顧過去台灣動態影像的歷史經驗為初衷,討論數位語境下的動態影像和現場電影為主題的音像表演創作現狀、為未來提出值得參照的觀點,透過三場論壇、三場放映與一場表演新作,讓大家共同參與產生對話,「回」是我們朝向歷史的迴向,也是理解眾聲喧嘩後,激盪交流的回音,共同描繪關乎影像空間與聲音媒介未來的共同想像。

指導單位 | 文化部
策劃單位 |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執行單位 | ASC (The Art Shelter and Cine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