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 videoTitle $}

表演
2022 CREATORS聲鬥陣進駐計畫發表:黃祈諺「Engram 記憶痕跡」

▉黃祈諺《Engram 記憶痕跡》

▎時間:11/12(六)14:00、19:00(演出),15:00-18:00(展覽)

▎演出場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211011016561401823632

▎地點: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立體聲場空間

 

▉創作者簡介:生於嘉義。他的音樂多從抽象的精神層次出發,並於實際的聲響中,試圖在細膩的音色轉換與具張力的音樂姿態中傳達其作品的意念。其作品曾入選2021/2023臺北國際現代音樂節、時間藝術工作室-青年作曲家徵選、2022美國紐約電子音樂節(NYCEMF),並於國家演奏廳、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國家音樂廳等場廳演出。他曾獲DAAD(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暑期獎學金,赴德國班貝格大學修習相關計畫課程。他對於音樂與不同領域的合作也相當感興趣,在就讀北藝大期間參與跨領域課程,作品結合器樂、電聲、劇場等元素,並於2020、2021關渡藝術節,以及C-LAB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演出。

▉計畫簡介:此計畫名稱為「記憶痕跡」,即心理學家用來解釋學習、記憶,以及遺忘的過程。普魯斯特曾說道:「現實只由記憶組成。」,而記憶又是痕跡的集合。這些複雜的過程,便成為作曲家此次計劃的靈感,並更加深入的探索時間與記憶之間的關係與可能。在《記憶痕跡》中,作曲家試圖讓聲音與影像成為兩種時間流,在過程中時而交織、時而支離,在這些連續又不連續的事件中,甚至喚起了某些遙遠的回憶,又再交疊出更豐富的層次。而在「空間」或是「空間化」概念的思考上,作曲家從原先試圖將不同的時間脈動分割在空間的想法,轉而開始思考,透過聲音的空間化,能更加感受到這些聲音的「動態」或是「力量」;另一方面我將「空間化」作為某些事件的脈絡素材,透過不同的空間感,或是重力的轉變,讓觀眾感知到不同的「時空」存在的「幻覺」。回歸到整個作品的核心,作曲家透過這些不同時間流的表現,除了對傳統上的「時間」(physical time)提出質疑外,也呼應近期作曲家對「真實」概念的反思與提問。在《記憶痕跡》中試圖被抹去的真實與虛擬的界線,究竟哪一種流動才是真實的?又或是,也許那真實的永恆,早已承載一切。

▉演奏家簡介:薩克斯風/顧鈞豪- 維也納市立音樂院(MUK)演奏家文憑- 法國國立Puteaux音樂院職業班演奏家文憑- 法國國立Cergy-Pontoise音樂院高等音樂教育文憑- 東海大學音樂藝術學士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ISCM-TW)理事暨音樂演奏家,任教於台中市立清水高中音樂班薩克斯風暨當代室內樂課程教師。曾任教於東海大學博雅書院音樂賞析講師及薩克幫重奏團音樂總監。i-Saxo國際音樂工作坊企劃執行人。經常參與當代音樂即興與音樂劇場之演出。往返台灣歐洲等地,多次於世界年會(WSC)發表國人當代薩克斯風作品。譯作:「薩克斯風的學習方法」及「有效練習金三角」及「薩克斯風的說文嚼字」之繁體中文譯本與個人專輯「聲音.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