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IRCAM 聲鬥陣:進駐計畫發表 ◀︎
IRCAM 聲鬥陣:創作新秀進駐計畫
「IRCAM聲鬥陣:創作新秀進駐計畫」是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培養臺灣當代音樂聲響青年創作者的計畫,為支持國內青年音樂聲響藝術創作者發展,媒合國內跨域藝術家與臺灣聲響實驗室團隊共創協作,以音樂聲響創新實驗為主軸,鼓勵青年創作者認識聲音科技新運用工具、殊異語彙質地碰撞實驗,並以階段性方式發表進駐成果,期許未來能開展更精細且具廣闊視野的跨域創製成果。
創作者|陳翌軒 Yi-Hsuan Chen
計畫名稱|回聲艙 Echo Chamber
計畫內容|
《Echo Chamber》 是一件多聲道聲音作品,旨在探索聲音如何透過環繞與流動,與耳朵建立起親密而直接的感官關係。觀眾置身於由聲響構築的艙體中,耳朵不再只是被動的接收器,而是化身為「空間感知器」:隨著聲音在不同方位移動、靠近或遠離,耳朵帶動身體與心理的反應,使觀眾進入一種強烈而完整的沉浸狀態。
在技術上,聲音主要透過 SPAT (IRCAM Spatialisateur) 進行空間化處理。藉由 SPAT 的多聲道擴散與空間聲學模擬,聲音能在空間中自由移動與變形,呈現出靠近、遠離、迴繞與折返的動態效果。這種精準的聲音軌跡設計,使觀眾的耳朵成為測量空間的焦點,不僅聽見聲音的存在,更「感覺」到聲音與自身身體的距離與關係。
同時,《Echo Chamber》亦隱喻「迴音室效應」:在資訊或意識的迴圈中,人們被同質的聲音不斷放大與強化,逐漸失去與外界多元聲音的連結。作品結合聲音與影像,讓觀眾在物理上感受被聲響包覆的同時,也經歷迴音室所帶來的心理張力與孤立感。
創製團隊|
作曲、聲音設計:陳翌軒
影像創作、視覺設計:張欣語
創作者|黃詠仁 Jin Ng
計畫名稱|超連結之詩 The Hyperlink of poetry
計畫內容|
本創作計畫將虛擬實境(VR)頭盔視為一種具備空間感知能力的「音像機器」,透過此媒介,表演者得以進入並窺探網際網路的數位空間,與之進行互動與對話。計畫利用遊戲引擎技術與沉浸式聲音系統,將來自網路中的大量的影音資料所構築的數位物件進行動態佈局,並在現場透過投影與沉浸聲場的結合,營造出虛擬與現實混融空間。表演者成為了觀察者與數位物件的操控者,能夠對這些物件進行重新編碼與合成,並透過遊戲引擎切換不同的視野,從而創造出不同的音像姿態與敘事形式。
創製團隊|
音樂設計:黃詠仁
VR影像設計:黃詠仁,陳彥齊
VR技術顧問:黃郁傑
---演出資訊---
📅演出日期/時間:2025.09.28 (日) 15:00-16:00(含演後座談)
📍演出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臺灣聲響實驗室立體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