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endar

{$ videoTitle $}

Talks
2025 龐畢度 IRCAM ManiFeste 國際交流計畫暨節目執行操演實作分享會

臺灣聲響實驗室2025國際交流計畫分享會即將登場🔥🔥

多位藝術家創作者與聲響實驗室工程師將以各自的視角與專業出發,分享本次前往法國收穫的工作交流經驗、靈感及反思,千萬別錯過這場精彩分享🤩

 

✨2025 龐畢度 IRCAM ManiFeste 國際交流計畫暨節目執行操演實作分享會✨

C-LAB與法國龐畢度「聲響與音樂統合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Research and Coordination in Acoustics / Music,以下簡稱IRCAM)於2025年六月共同主辦「2025龐畢度IRCAM ManiFeste國際交流計畫」,選送兩位臺灣聲響音樂領域創作者赴法交流,參觀IRCAM主辦之ManiFeste藝術節。

本次分享會將邀請兩位創作者、IRCAM工作坊臺灣導師黃苓瑄、ManiFeste「Composer l’espace工作坊」獲選者林劭奇,與進行ManiFeste節目執行操演實作的聲響實驗室工程師,分享本次赴法工作、交流及觀察心得。

——

 

講者與講題簡介

|李欣芫|

聲音、跨媒材藝術創作者。關注視覺表層下的流動能量。

以「聲音」為主要感官意識與媒體,探索環境、記憶(歷史)、生命之間的映照關係與作用力量。創作常以微觀的角度,敘述不同意識層的連結與斷裂。作品從聲音延伸視覺呈現,並置行為、裝置或影像,解構重組人與環境連動關係中交錯的時間紋理、維度狀態。

〔講題〕以感知經驗淺談 ManiFeste 節目中視覺與聲音的交融與再生

|徐笠馨|

目前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作曲組學生。作品類型包含器樂、電子音樂、沉浸式聲場設計、動畫音樂與跨領域創作。曾參與2021-2022 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IRCAM工作坊」、202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國史丹佛電聲中心與 C-LAB 臺灣聲響實驗室共同舉辦之「模組聲音合成工作坊」。

〔講題〕龐畢度交流計畫給予我的啟發

|黃苓瑄|

作曲家。其音樂探討聲音與感官、規律性與衝擊的多面維度思考。近來於作品中嘗試音樂與儀式元素結合,與自然共振的人工式詮釋,作品包含獨奏、室內樂、管弦樂、電子音樂、裝置、音樂劇場等形式。目前為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IRCAM工作坊」臺灣導師

〔講題〕龐畢度交流計畫側面觀察及 Academy 人才培育觀摩感想

|林劭奇|

作曲家,現就讀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曾就讀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作曲老師包含蕭慶瑜、趙菁文、林梅芳等教授。

他近年來深受立體聲場之概念啟發,致力探討聲響空間化的各種可能性。其作品曾多度入選各項徵曲計畫及工作坊,如時間藝術工作室之作曲工作坊、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第四屆IRCAM工作坊等。曾合作的樂團有國家交響樂團 (NSO) ,以及指揮家如Miguel Harth-Bedoya等。

〔講題〕ManiFeste 2025 Académie 及「Composer l’espace」工作坊簡介

 

—臺灣聲響實驗室聲音工程師—

|謝賢德、鄭詠心|

〔講題〕L'Ombre 製作札記:IRCAM 實習的雙重視角

|曾靖軒|

〔講題〕IRCAM Rim的一週:從準備彩排到演出、Antescofo

|溫泓凱|

〔講題〕Spatial Composition Worshop 觀察紀錄

——

活動資訊

日期:2025/8/3(日)

時間:14:30-17:00(14:15開放入場)

地點: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立體聲場

索票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go/2025ManiFeste

活動聯絡人:黃專員,[email protected]。如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