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 videoTitle $}

線上活動
九〇年代「在地實驗」及其影像部署

自1995年成立伊始,「影像」便是「在地實驗」(ET@T)探索未知、建立主體的媒介。1995年以降,在地實驗不只錄影紀錄自辦講座、拍攝選定的藝術家黃宏德、吳中煒、湯皇珍等三人作為「電影」的傳主,甚而以「隨拍」、「跟訪」的方式捕捉創作現場,以及佈展、排練時與下戲後的「後台」。1998年,在地實驗定下「網路新聞台」的經營軸線可謂為一重要的宣示:「面向社會、面向網路科技」,對偏見自信、對公共性自恃、對未知高度好奇,成為在地實驗九〇年代定期發布藝文報導影像的潛在動能,並很快地於新世紀初朝向科技藝術創作前去。

臺灣九〇年代的藝術史觀在近年熱議,面對比起八〇年代更多的檔案,我們顯見一個必需處理的媒介史觀:流動影像檔案(moving-image archive)。在「藝術紀錄片」這個「文類」尚無先例的九〇年代,也同時是網際網路、無數的「第四台」無限時傳輸海量影像的九〇年代,我們回看當年在地實驗堪稱高密度、長時拍攝、近距離快訪藝術家、評論者的紀錄影片之際,也必需往下一步探問:在當時,以及現在,影像(同時即刻成為今日所指涉的「檔案」)的部署與反部署的抗力關係是什麼?這攸關著上個世紀末的媒體經驗,也影響著我們如何建構二十年前的藝術史。

本場講座是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亞洲藝術文獻庫(Asia Art Archive)為期三年的「臺灣獨立藝術空間檔案計劃」公眾活動系列之一,期望透過跨機構合作推動藝術檔案研究之同時,亦彰顯研究過程中潛在的公共性,活絡藝術空間歷史的討論。

觀賞講座影片

時間:2022.11.26(六14:00–15:30
地點:CREATORS空間102 共享吧

線上報名,免費參加
*本場講座將同步於C-LAB YouTube直播,現場參加請事先報名

 

講者
|葉杏柔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2014年起任職在地實驗與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現為在地實驗媒體劇場負責人。2022年起開始「九〇年代噪聲作動的頻譜:從周逸昌、黃明川與王福瑞的藝術實踐談起」研究評論計畫,以「聲音」作為理解、詮釋其藝術創作的文化意涵,藉以梳理聲音立基的時空,以及其對話對象:社會。

|在地實驗
「在地實驗」(ET@T)由藝術家黃文浩創立於1995年,觀察與發展所有具有潛力的藝術形式,並探索因數位文化而產生的不明狀態。在地實驗以客觀檢視、主動投入的雙重身分,串聯當代藝文與新媒體藝術工作者,觸發科技藝術原創性潛能,積極發展成為集合理念與實作能力兼備的民間藝文機構。近三十年來,在地實驗透過不同形式與面向呈現臺灣當地特有的人事景物,思考地點與地點、地點與臺灣、臺灣與世界的多元關係。不論是數位文本、理論與各種數位文化相關的展演形式,在地實驗希望藉專業知識與實際的創作、演練,累積出厚實的經驗與心得。

 

▶活動免費參加,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填寫表單即代表報名成功,活動前將再寄發提醒通知,若沒收到請查看垃圾郵件。
▶活動期間請全程配戴口罩。
▶主辦單位保有因應疫情狀況調整與變更活動之權利。